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大秦驰道(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对于未来,卫青还没有明晰的规划,只是想念母亲。- *小说&洪伯让他不要困守山中,要多读书,还要远行千里,这个愿望也并不迫切,眼下对他来说,最为急切地愿望是想要见到久别的母亲和兄长姐弟。

这里有家一般的温暖,但这种温暖又有些施舍的意味。在这里,他终归只是个外人。

主意已定,卫青便和荀家父子商议,大家虽然不舍他离开,但是也不好强求。荀虎选了个吉日,提前为卫青的离去做了些准备。

第二天卫青就要离开寨子了,与他关系最好也是最早认识的荀彘、郭昌二人自然不舍,天天找他腻在一起,三人约定,等荀彘、郭昌行过冠礼就去投军,希望他日能在军中三人再相会。

是夜,卫青久久不能入睡。一想起要回到家,见到久违的亲人,卫青就‘激’动不已。他少小离家,经历颇多坎坷,心里始终让他魂牵梦萦的就是家的感觉,这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

过了这么多年了,身体长高了许多,心智也成熟了,他已经成为一个大小伙子了。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呢?她还好吗?她是否也变了‘摸’样?生活压在她身上的是怎么样的一种重担,这样一副柔弱的肩膀,能否负担得起?姐姐呢?他离开时只有十几岁的姐姐,现在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想必婀娜多姿的她有很多人家上‘门’提亲说媒,是不是已经嫁人?

生在奴隶之家,姐姐嫁人最大的可能也就是侯府中家奴的儿子,或者临近农户的家。卫青的心一阵酸楚,姐姐子夫风姿卓越,却因身份决定了她的未来不过如此,目前所见的只能如此,没有奇迹发生,她真的就会嫁给奴隶,生下的孩子也将世世代代在平阳侯府中为奴。

想到这里,一阵惆怅袭来,姐姐天生丽质,他离家时不过十二岁,就已经是亭亭‘玉’立,除了样貌,她的‘性’格也很温柔,一颦一笑之间散发着清丽脱俗的气息。姐姐要干很多的活,还随着先生读书,识字,从未喊累,总是带着浅浅的笑。

姐姐的面孔在眼前浮现,卫青心中一阵悸痛,生在这奴隶之家,也许就是天注定的命运,自己学的一身本领,可还是奴隶的身份,到底如此努力能不能改变了这个宿命?

第二天天气晴朗,天光才放亮,荀彘、郭昌陪卫青出上路了,月影驮着卫青的行李,黑熊儿更是因为要远行而兴奋不已,上跳下窜。全寨子的人都出来相送,各‘色’干粮、干‘肉’塞满了卫青的行囊。

要走出大山不易,三人一路餐风‘露’宿,整整三日还未见到人烟和村落。郭昌说再翻过数座大山,就是通往平阳的驰道,往西北,正是通往平阳的方向。

一路上卫青有说有笑,但荀彘二人一直打不起‘精’神来,这几个月以来,三人不但结拜为异‘性’兄弟,更是朝夕相处,荀彘、郭昌已经在内心将他当成了亲兄弟,现在他要走了,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自然有些伤感。少年们表达不出这种伤感悲戚之情,只好面‘露’郁郁寡欢之‘色’。

已经到了傍晚时分,三人也无心用餐,草草吃了块锅盔,喝了几口水,就支起了小帐篷,天‘色’逐渐暗淡,离别的愁绪再次弥漫开来,三人相对无言。

有过了连日,终于见到了宽阔的驰道,郭昌道:“千里相送,也要有一别,二弟,我们就此别过吧,你要照顾好自己。”说完泪水已经涌出眼眶。荀彘不说话,只是紧紧搂住卫青的肩膀。

卫青也伤感,可不愿意见到义兄义弟流泪,只好打起‘精’神说:“我们都还年轻,来日方长,定然后会有期,他日再见。青就此别过,咱们不必作小‘女’儿态。”

说完牵着月影,转身就要离开,荀彘忍不住哭出声来:“二哥,我舍不得你走啊!”说着扑上去抱住卫青。卫青强忍泪水说道:“三弟莫哭,男儿志在四方,不要如此悲伤。”

话虽如此说,最终还是泪洒当场,一番切切叮咛,卫青终于和二人挥手道别,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直到卫青拐过了一个山头不见踪影,郭昌、荀彘二人才依依不舍的折返回了山中。

走出大山、丛林,崎岖的山路终于汇集到平坦的大道上,这就是大秦驰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有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道(由咸阳到巴蜀等),此外还有江南新道,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北方大道,由九原(今包头)大致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以及与之相连的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至九原的长达两千里的直道。

卫青脚下的正是属于东方大道的临晋道,大秦举国之力修建的驰道平坦宽阔,虽然数十年过去了,依然完好,卫青牵着月影走在上面,不久便遇到了来往的商旅。他久困山中,不善与人‘交’往,只是看一切都是新鲜的。

卫青轻触马腹,马儿加快了步伐,迈着欢快的碎步,在驰道上快步小跑了起来。卫青爱惜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