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奴隶之子(1/3)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河东郡,平阳县,平阳侯府。- *小说&

是夜,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响彻夜空,宣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黑乎乎的小屋中,一盏麻油灯,随风摇曳,冷冷的月光透过窗棂,‘床’上单薄的被子下,疲惫不堪的产‘妇’已经沉沉睡去。坐在‘床’边的应该是孩子的父亲,看得出他丝毫没有因为作了父亲而高兴,相反的脸上带着重重的愁容。

此人是平阳县吏郑季,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刚刚诞生,让他一筹莫展的孩子,史书上才会留下他的姓名。而这个新生儿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卫青,不过此时,他连给孩子起个名字的心情都没有。

郑季是平阳县衙负责钱粮事务的小吏,自古官和吏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官可以因政绩而获得升迁,而吏永远只能是小吏。所谓刀笔小吏,就是从事一些简单的钱粮‘交’割,案卷记录的基层办事员,生活并不富裕。郑季家在离平阳县城五十里外的郑家庄,家中有几十亩水田,妻儿俱全,自己又在县府作事,也算小康之家。

平阳县是平阳侯封邑所在地。大汉立朝时曾杀白马为誓,非刘姓不能为王,非功勋不能封侯。曹家是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才得以承袭爵位。传到这一代,也是今非昔比,虽说是封地,也只能是每年收点租赋,就这,也是要去除上‘交’朝廷的部分。所以每到秋收之际,郑季都会被派往平阳侯府‘交’割当年的钱粮地赋,主要任务就是记录收成,计算应缴朝廷的部分。钱粮劳役牵扯甚广,郑季常年都在侯府和县衙间奔走,家又在数十里之外,所以大部分时间就常住在侯府了,侯府管家安排他在府中农人佃户所住院内,郑季嫌其地污秽,多次要求调换,管家经不住央求,让他住进了仆‘妇’院内。

‘女’人是平阳侯的家奴,十年前黄河改道,河东之地饿殍遍野,当年的平阳侯收留了一批孤儿入府为奴。当时不过四五岁的小姑娘也在其中,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后来平阳侯府的管家为了有所区别,给府中的‘女’奴都编了号,她从小都被叫做三‘女’。

直到有一天,她被平阳侯曹寿赏给了佃户卫平,才得以成家立户,从了夫姓,也算是有了姓氏,自此被称作卫‘女’。

卫平是平阳县郊农户之后,父母早亡,成为孤儿的他也被平阳侯府收留,成年后充为家奴。他有几个叔伯兄弟,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家子弟。

有一年金秋时节,平阳侯带着十岁的儿子在封邑猎狐,而、已经二十出头的卫平随‘侍’左右,和一群家奴一起左突右冲,驱赶荆棘丛中的猎物。十岁的平阳侯世子曹寿也是一身戎装,皮甲铁盔,有模有样的挽弓猎‘射’。

秋日的原野上一片萧瑟,小曹寿纵马向前,惊起草丛中的一只野‘鸡’,吓得马儿前蹄抬起做直立状,曹寿小小的身体眼见就要从马上跌了下来。卫平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了跌落的少主,就地一滚,躲开咆哮不安的马匹,救了世子。自此平阳侯对这个家奴开始刮目相看,当日回府便重赏了卫平,并恩准其从侯府‘女’奴中选一个成家,并恩准其脱离奴籍。

卫平早已成年,平日里也对年轻‘女’仆多有注意,尤其是颇为清丽的三‘女’。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水到渠成,他选了三‘女’,三‘女’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三日后二人便成了婚,自此他成自由民,可是因家中无地可耕种,只好继续在侯府作世子曹寿的亲随。

嫁了人的卫‘女’有了终生依靠,自然喜不自胜。卫平正值壮年,敦厚老实,深得平阳侯父子喜爱,成婚后对卫‘女’也是关爱有加,她依然在侯府为奴,但不再是孤苦伶仃,毕竟是有了一个家。忙罢手头的活计,便匆匆回到自己的小家,小两口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转眼间数年过去,卫‘女’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生活不能说是富足但也算安乐,卫‘女’本来就颇有几分姿‘色’,安逸生活的滋润使得她越发有韵味了。卫平陪着少主读书,也算是略知文墨,三个孩子,一子两‘女’,分别起名为长君,君孺和少儿。

卫平是少主的亲随,每月有固定银钱收入,眼看着少主一天天长大,卫平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卫‘女’本来就是温顺之人,由于卫平的缘故,侯府上下也多有照顾,虽然是奴仆之身,也能安逸度日,两人的小家随着孩子们的出生、成长充满了欢笑,有时候,看着小长君一天天活蹦‘乱’跳,她会忍不住莞尔。原来的两间小草屋已经住不下这一家五口了,卫三便想张罗着再在旁边修几间房。

时光荏苒,转眼间卫‘女’也已二十有余,这五六年的时光是夫‘妇’俩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年秋收之时,卫姬怀上了第四个孩子,留起了络腮胡子的卫平高兴的合不拢嘴,甚至早早就给腹中的孩儿起好了名字:“卫子夫”,他希望这是个儿子,也希望他将来作个读书人,光耀‘门’楣。

谁知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正值壮年的卫平突然一病不起,四‘女’虽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请了数个大夫,无奈都是回天无力,卫平眼看一天天消瘦下去,艰难的挨过了冬天,在一场‘春’雨到来的时候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