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千古仲卿(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张汤死后,张家子侄‘欲’厚葬之,其母道:“张汤身为天子之臣,被恶言污蔑致死,死而背负骂名,有什么可厚葬的?”。。 更新好快。遂用牛车装载他的尸体下葬,只有棺木而没有外椁。皇帝闻之叹曰:“有这样的母亲,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啊!”他开始后悔轻易处置了张汤,继而迁怒于始作俑者。很快,皇帝查清了来龙去脉,将相关人员处以死罪,丞相庄青翟也受到牵连,被迫自杀,其家眷被充为官奴。武帝为张汤之死惋惜不已,继而爱屋及乌,重用其子张安世。

汉武朝的又一位丞相死于非命,可见伴君如伴虎之言不虚。

张汤既死朝中酷吏依然横行,但早已今非昔比,军国大事由卫青和公孙贺主导,酷吏们所能做的也就是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搜刮钱财奇珍,讨好皇帝。

随着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汉朝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北方边境上,汉武帝坐拥八万大军,致书匈奴伊稚斜单于,请其会猎于漠南,伊稚斜接到国书气得发抖,慑于汉军之势,不得不率部再次北迁,避开锋芒。卫青率汉军驱车骑,来到昔日战场故地,皇帝亲自主持祭奠了阵亡将士,三军悸动,十万人同垂泪,呼唤大汉英灵魂归故里。

汉军大将军卫青一身素缟麻衣,跪倒在地,痛哭不已。大风突然从平地而起,卷着祭祀的烟火扶摇直上,天地变‘色’,‘阴’云密布,猎猎劲风吹动战旗,其声如战鼓齐鸣。继而,烟消云散,大风远去,其声如诉如泣。

无数大汉健儿,背负报国之志,远离故土,浴血奋战,壮烈牺牲,践行了马革裹尸,青山埋骨的誓言,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一个文明的存续和发展。

汉军铁骑踏上匈奴故土,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此时早已远遁逃,不敢和天朝相抗,汉军耀武扬威,纵马驰骋,西域各国为之震动,纷纷遣使前来问安,有先前不愿归附的小国也不得不俯首称臣,愿永为藩属。

汉武帝在临时建起的天子行辕接见各国使节,只见深目高鼻的西域胡人身着汉服,手捧国书,亦步亦趋,毕恭毕敬地上前叩拜,汉武帝大悦:“九夷服,万邦朝,朕今日做到了!”

西域风情物产不同于中原,各国进献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却都难入皇帝法眼,此时,来自天山以西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引入眼帘,此马雄健异常,身形俊美难以形容,皇帝大为惊喜,亲自上前,细细观看,只见此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体形纤细优美,颈部弯曲高昂,身形曲线优美。四肢修长、皮薄‘毛’细,皇帝不顾旁人劝说,立刻翻身上马,他要亲自骑乘。

皇帝打马奔驰,吓得羽林卫魂飞魄散,立刻集合上马护卫左右,无奈汗血宝马步伐轻灵,早已甩开羽林卫。好在皇帝并未走远,不过一刻,就打马而回。皇帝翻身下马,大喊:“此乃天马也!”

卫青上前抚‘摸’马的肩部,只见有红‘色’液体,如血一般。卫青道:“此马产自大宛国,剧烈奔跑之后,其汉如血,故名汗血宝马。”

皇帝:“汗血宝马,朕看叫天马也不为过。我大汉若有这样的马匹,何愁不能踏平草原大漠。来人,笔墨伺候,朕要赋诗一首。”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汉武帝写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天马歌,从此,心中也生起了一种**,如此神物,该当为我所用,日后,汉军为了这来自遥远西域的汗血宝马,开启了一次次的艰苦卓绝的远征,这是后话。

卫青多年来积下的旧伤复发,勉强随皇帝北狩漠南之后便卧‘床’不起,皇帝准其不上朝,在家休养。劳碌了二十几年,卫青终于可以静心安享天伦之乐,公主雍容和善,很快得到了大将军府上下爱戴,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水‘乳’‘交’融,甜蜜不在初婚夫‘妇’之下,遗憾的是,公主一直没有身孕,眼见过了四旬,索‘性’就不去想此事。卫青长子卫伉获封宜‘春’侯,次子卫登,三子卫不疑皆为列侯,均奉平阳长公主为嫡母。

卫青找来几个老兵,四处走访战死汉军的家属,见到有贫困者,便将家中余财拿出来一一赈济,历年来皇帝赏赐累积下来的数万金就这样又到了民间,大将军一万六千多户封邑的税赋,也有近半用在了扶助战争孤儿上。卫青顾不上皇帝猜忌他是市恩之举,不顾平阳公主的劝阻,执着地帮助着那些为了大汉帝国,跟随他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士兵家属。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到了元封三年,卫青思乡之心与日俱增,便与平阳公主商议,奏明皇帝,回到公主的封邑所在地河东平阳县。皇帝感念卫青之功,下诏为其营建了一座庄园,环山绕水,虽不富丽堂皇却充满了田园气息,戎马半生的铁血将军终于可以远离尘世纷扰,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

自古人间见不得英雄白头,美人迟暮。安逸的生活和爱人的陪伴并没有让卫青的身体有所好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