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迎娶公主(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赋税的增加上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有大胆者铤而走险,‘私’自铸起了钱,其中尤其以楚地最为严重。。 更新好快。皇帝想到被自己罢免赋闲在家的汲黯,于是召汲黯复出,拜为淮阳太守,淮阳是荆楚的‘门’户,要道之冲,淮阳得知,则荆楚安宁。汲黯接诏后伏地不起,坚辞不受,皇帝数次下诏,强行授予,汲黯无奈老泪,对皇帝道:“臣自以为老朽无用,将填沟渠,今生不得再见天颜,岂知陛下如此厚爱,收用我这将行就木之人,臣年老体衰,无力胜任一郡郡守之任,恳请陛下给老臣一个郎官之职,许臣出入宫禁,为陛下补过拾遗。”

皇帝道:“你这是小瞧淮阳啊!淮阳乃南北之咽喉,非能臣不能治也,朕看重的就是你汲黯的威望和为人,只要你汲黯愿意,病痛算什么,你躺在‘床’榻之上便可替朕大治淮阳,安抚荆楚。”

汲黯无言应对。赴任之前,大将军卫青和大行令李息前来送行,汲黯黯然神伤,道:“陛下将老夫逐居郡县,从此不能再在朝堂之上言天下之事,老朽走了,朝中除了大将军便无人能制御史大夫张汤,张汤此人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专说巧佞之言,数辩之辞,一心只为迎合皇帝,不肯为天下苍生说一句诤言。张汤好制造事端,玩‘弄’律法条文,心怀诡诈以左右陛下心意,外挟贼臣酷吏以自重,大将军高居三公之首,大行令位列九卿,汲黯这一走,朝中就请两位牵制张汤,以免天下生灵因此涂炭。”

卫青:“长孺兄心系社稷,青必定尽力而为,只是陛下之意想必长孺兄也明了,恐怕青能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汉武帝驾驭臣子的谋略为后世皇帝所推崇,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将军,自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御使大夫来制衡,所以卫青真的是身不由己。而李息则也是明哲保身之人,任由张汤肆意妄为,李息默不作声。

汲黯到任,整饬吏治,鼓励耕种、经商,很快,淮阳越来越富裕,各种社会矛盾也趋于稳定,整个荆楚也因此得到有效管理。汉武帝的识人用人确实独到犀利,可怜汲黯,在淮阳一待就是十年,最后客死异乡。

果然如卫青所言,皇帝处处倚重张汤,借此打压卫青,卫青哭笑不得,对于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来说,权力真的不如自家院里一堆粪土,只可惜他人不知、不解,以一己‘私’心度君子仁心。

卫青的三个儿子在襁褓中便被封为列侯,都是一副纨绔子弟做派,习文习武均不成器,卫青也不加约束,他认为做一个平庸之人也许更能一生平安,卫青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卫步卫广效力军中,也是寻常闲职,皇帝屡屡要委以重任,都因卫青力谏而作罢。

卫青之所以不卸甲归田,而是选择留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是因为受到为皇后嘱托。卫皇后对卫青言:“太子刘据年幼,去病英年早逝之后,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你这个舅舅了,只要有你大将军在的一日,任后宫谁人受宠,几多皇子,我卫子夫和太子的地位也是稳如磐石,但是倘若没有你在朝中,不知又要生出多少事端。”

卫青劝慰道:“太子和陛下乃是骨‘肉’至亲,皇帝虽不喜太子和善实诚,但也认为天下需要这要一位君主,姐姐不必担心。”

刘据‘性’格文弱,喜文厌武,是个十分善良的孩子,卫青时常因此欣慰,认为是天下百姓之福,可是作为皇帝,不同于父亲的身份,他十分不喜欢这样的一个太子,在卫青巨大的威望面前,太子有足够的根基,要行废立国本之事绝非易事,皇帝也不敢轻易有这个想法。

平阳公主和卫青珠胎暗结,如胶似漆。皇后不知他们的‘私’事,一心想要撮合这一对磕磕绊绊了几十年的有情人,便托圣眷正浓的李夫人做媒,向平阳公主说起此事。

李夫人道:“长公主寡居,可是牵动了天下男子的心神啊,要不是皇家的‘门’第高,公主府的‘门’槛怕是也要被踩得磨掉一节啊。”

公主:“嫂嫂说笑了,妹妹已经是四十的人了,哪里会有人心仪啊。”

李夫人:“公主此话就有些妄自菲薄了,公主贤德美貌之名响彻我大汉,时光增加的只是公主的风韵而已,这不,享誉天下,功盖四海的卫青大将军托妾身来向公主提亲了。这还是公主昔日的故旧之人,如若成了这桩美事,也算是功德圆满有情人终成眷属啊。”

平阳公主被说中心愿,一时间有些忸怩,红着脸道:“卫青是我家昔日的奴隶,主人下嫁奴隶似乎有些惹人非议吧?”

李夫人道:“此一时彼一时,昔日公主的奴隶今日贵为大将军、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上,其姊母仪天下,三子皆为列侯,和尊贵无比的长公主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天下人何来非议啊?”

平阳公主羞红了脸,呢喃道:“全凭皇嫂做主!”

一切水到渠成,一对历经磨难的有情人,终于修成正果。

汉武帝元封四年,享誉海内,声震帝国的大将军卫青迎娶了年过四旬的平阳长公主,一对纠缠了将近二十年,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的有情人终成神仙眷属。长公主位比诸侯亲王,依仗仅次于皇帝,大将军位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