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人各有志(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卫青称病,皇帝便派御医前往诊治,御医正是卫青的故人义姁,她一见卫青便知道无大碍。.最快更新访问: 。

义姁道:“陛下派我来为大将军治病,只是大将军这病恐怕是心病吧?”

卫青一直以长姐之礼待义姁,道:“长姐高明,眼下青心‘乱’如麻,实在无心军国政事,还望长姐能体谅苦衷。”

义姁叹了口气道:“唉!大将军的为人我岂能不了解,要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义纵有大将军一半的恬淡,我也就不担心他了。”

卫青:“人各有志,义纵兄如今得偿所愿,如鱼得水,长姐不必过虑。”

义姁回宫后回报皇帝,说大将军身体无大碍,只是冠军侯的早逝让他太过悲伤,尚需要些时日卧‘床’休养。

皇帝突然决定要探望病榻之上的大将军卫青。皇帝的驾到,让卫府上下大为惊慌,昔日汉高祖出身草莽,和一帮旧日的兄弟一起夺得天下,没有太多顾忌,所以时常随意出入大臣府邸,高祖之后,无论文帝还是景帝,鲜有踏入臣子宅邸之举,袁盎、晁错是凤‘毛’麟角获此殊荣的人。

今日,汉武帝驾临卫府,府中众人惶恐不安,卫青都来不及换上正装,便率家人跪倒在中‘门’边迎驾,卫青:“臣卫青,恭迎圣驾,陛下莅临寒舍,臣不胜惶恐。”

皇帝:“卫青,起来吧,朕只是来看看你有无大碍。”

卫青:“陛下,臣的贱躯无事,劳陛下挂念。臣就是太过伤心,以致于卧‘床’不起。”

皇帝:“无大碍就好,朕无时无刻不在等着你回朝。”

君臣二人落座,卫青三子‘侍’立堂下,三子皆不过十四五岁,生得高高壮壮,天生富贵姿容。皇帝道:”冠军侯早逝,四海震动,实在是亲者痛仇者快。原来我汉军坐镇河西四郡,联通中原与西域,使匈奴闻风丧胆,西域三十六国无不俯首听命,如今也有了异动。匈奴的实力并未完全消失,相反的,在遭受我大汉接连打击之下,愈加依赖西域的资源,我大汉只有完全控制西域,才能彻底将匈奴连根拔起。朕见大将军三子也已近舞象之年,不知是否修习‘射’御之术?倘若能出一人如其表兄霍去病者,效命军中,将是我大汉之福啊。”

卫青:“陛下美意,臣心领了,只是三子皆资材平庸之人,虽出身显贵,却不堪一用,臣也是疏于教导,实在有愧陛下之望。”

皇帝:“大将军过谦了。自古虎父无犬子,你卫青之子岂是俗物?他们既然已是我大汉列侯,自当为国效力,明日起就让他们都如建章营,作个郎官吧。”

卫青不好再推辞,赶紧起身致谢,三子亦跪拜谢恩。

皇帝继续道:“据博望侯张骞所言,匈奴统御西域诸国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为建立僮仆都尉,派遣骑兵常驻各城邦、国都,其二,推行质子制度。将西域诸城邦的王子作为人质驻于匈奴王庭,以此控制各国王室。这些质子在匈奴生活时间的长短,均由匈奴单于视西域诸国形势的发展而定。一旦有变,匈奴会立刻派兵护送其回国,或立为王,或为监国重臣,这些人完全听命于匈奴,成为匈奴在西域最可靠的耳目与盟友。匈奴以此完全控制西域诸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掠夺这些绿洲城邦的财富及人口,为己所用,所以我大汉想要彻底拔除匈奴,西域势在必得。”

卫青:“陛下深谋远虑,作臣子实在望尘莫及。在西域可谓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恐不能撼动。”

皇帝:“卫青此言差矣!我大汉置河西四郡,扼守住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只要大军压境,铁蹄所到之处必然所向披靡,蛮夷望风而降,只是西域地形险恶,情况复杂,如此大业,非大将军出马不可。”

卫青:“陛下抬爱,只是去病仙逝,让臣心力‘交’瘁,臣恐怕担不起这个重任,朕要你继续领兵,横扫西域,再造河山。”

皇帝:“大将军卧病不起,朕四顾庙堂之上,无人可用。”

卫青:“陛下,臣有一言,斗胆向陛下进谏,请陛下恕罪。”

皇帝:“哦?大将军但说无妨。”

卫青:“陛下,如今匈奴元气大伤,无力再大举南侵,而我大汉因为连年征战,重税厚赋,天下苍生受苦久矣,陛下应当复行当年高祖、孝文、孝景皇帝的清静无为之政,让天下休养生息。漠北一战,我军伤亡亦惨重,臣恳请陛下,让饱经沙场,久历战火洗礼的汉军卸甲归田吧。”

皇帝:“卫青你果然又是老调重弹,朕说过很多次,朕希望给后世之君留下一个太平盛世,给我大汉子民打下一个大大的生存空间,朕考虑不了那么多,纵然有千人万人阻拦,也无法动摇朕的决心,虽千万人,吾往矣!”

稍一停顿,皇帝继续道:“卫青,你太让朕失望了,朕的目标远在千里之外,朕要让大汉的文明之光远播五湖四海,朕因为有了你卫青才有这么远大的抱负,却偏偏是你卫青要朕罢兵戈。””

卫青:“陛下,臣燕雀之目,岂能知陛下鸿鹄之志,臣惶恐。”

皇帝:“罢了,罢了,朕知道你卫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