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勇冠三军(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汉军依将领行进。复制本地址浏览%73%68%75%68%61%68%61%2e%63%6f%6d左路公孙贺、公孙敖遇到了匈奴的零星‘骚’扰,一一击破,中路李广、李沮一路畅行无阻,唯一的右路苏建、赵信所部被伊稚斜盯上了。

由于赵信熟悉地形路径,所以右路行进的很快,苏建见此战公孙贺、公孙敖均独当一面,立下战功,也有些心急,不断催促赵信前进,所以不经意间,他们便成为众矢之的。

伊稚斜得报,立刻就要整顿人马,打算一口吃掉这股汉军,中行说阻止了他。

中行说道:“卫青的‘阴’险狡诈大单于又不是没见识过,谁知道这次是不是又是一个‘诱’饵?大单于且不可以身涉险啊。”

伊稚斜气急败坏,一刀砍掉了案几的一角,大吼道:“那你说怎么办?”

中行说也不气恼,道:“大单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派出侦骑看看领军将领是谁,再看看其身后有没有大军跟着。”

伊稚斜对身边的将军大喊:“听到了,都照着中行先生的意思去办。”

苏建、赵信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成为匈奴人算计的对象。傍晚时分,赵信建议扎营休息,苏建却坚持再行进半个时辰。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脱离了卫青的部署,成为一只孤军。

匈奴王帐,斥候来报:“禀大单于,此路汉军领军者是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汉军三千人,距离我王庭四百余里。”

伊稚斜挥手示意斥候下去,又将目光投向了中行说,中行说略一思考,一拍大‘腿’,道:“有了。这个赵信本名阿胡儿,原是我大匈奴的一个部落小王,当年休屠王、浑邪王抢了他的地方,他无奈才降了汉朝,大单于我们何不在这个赵信身上做做文章?”

伊稚斜:“有话快说,不要如汉人一样拐弯抹角。”

中行说:“诺,大单于。阿胡儿部虽然实力不济,当年却深受军臣单于厚爱,先单于甚至将汉朝公主的陪嫁宫人赏赐给赵信的父亲,所以大单于只要能让这支汉军走投无路,阿胡儿必降。”

伊稚斜:“如果真是这样,那还啰嗦什么?赵信在汉军中多年,卫青的伎俩他都知道,要是能得他归降,我大匈奴如虎添翼,何愁卫青不除啊。”

中行说:“诺!”

随即,匈奴出动三万人马,分三路迂回,不动声‘色’的将苏建、赵信部团团围住,苏建浑然不觉,立功心切的他也不顾赵信劝阻,一意孤行,催促部下急行军。

正午时分,匈奴人出现了,数量有万人之多,苏建这才开始害怕了,急忙派出斥候,向卫青大军求援,无奈,匈奴人早已断了他的后路。

苏建悔恨万分,无奈木已成舟,好在匈奴人并不急于进攻,只是远远的跟着他。苏建传令:“全军抛弃辎重,速速向南后撤。”

汉军仓惶后撤,向南不到五十里,又出现了一支匈奴骑兵,数量也是一万人。苏建知道躲不过了,传令全军布阵,为相互呼应,他和赵信各率一千五百人,列成两队,等待匈奴人进攻。

匈奴人呼啸而来,并不直冲其阵,而是擦边而过,用强弓‘射’击汉军,汉军纷纷落马,苏建见势不妙,只好再次下令向南突围。

南边的匈奴怎会让他如愿以偿?一通强弓利箭,汉军抵挡不住,只好慌不择路,向东逃走。不知不觉间,已经一天过去了,汉军损失了上千人,剩下的也都狼狈不堪。这时候,东边又出现了匈奴的大队人马,数量以万计,苏建万念俱灰,忍不住跌落马下,失声痛哭。

苏建边哭边说道:“我苏建贪功冒进,连累诸位了,苏建实在该死啊。”

汉军见状也都崩溃了,跟着苏建一起嚎啕大哭,只有赵信所部不为所动,冷眼旁观。

赵信所部都是当年从匈奴带来的老部下,大将军有意照拂,很少让他们冲在第一线,所以眼下仍然有八百人,他们都是赵信的心腹,也是匈奴人中的‘精’锐,战了一天,这八百人几乎毫发无损。

赵信扶起苏建,苏建这才制止哭泣,对赵信道:“是苏某不好,连累赵将军了。”

赵信道:“右将军,眼下局势不是做如此小‘女’儿之态的时候,我军身陷绝境,纵是哭天喊地毫无益处,赶紧突围才是当务之急。”

苏建羞愧难当,道:“请赵将军赐教!”

赵信:“末将麾下八百骑士,都是‘精’锐之士,天明之时,末将带领他们拼命向西突围,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而右将军乘机带领部属向南突围,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苏建思索良久,无奈心神已‘乱’,只好答应。

是夜,汉军既不敢生火也不敢入睡,抱着武器就地休息,自上至下,各个身上挂彩,眼含泪水,凄惨之状,难以言表。

清晨时分,赵信召集他的八百骑,用匈奴语做了最后的动员,苏建也招呼士兵上马,两人依约分两路突围。

赵信的人马过惯了草原生活,要比苏建他们‘精’神的多,赵信挥剑作别,率麾下骑士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