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初生牛犊(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左贤王和右贤王见自己部队不断被汉军‘射’杀,而汉军纹丝不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不断催促伊稚斜下令全军冲锋。.最快更新访问: 。

左贤王道:“汉军的弓箭这么厉害,不在我大匈奴‘射’雕者之下,只有赶紧冲到汉军阵前,展开白刃战我军才不吃亏啊!”

伊稚斜也气得要死,本想借着数量优势一举消灭卫青,谁知这个卫青不按常理出牌,打得他措手不及,毫无对策,他未尝不知道冲到汉军阵中才能弥补这种劣势,但他实在舍不得自己的‘精’兵啊。

眼见第二拨人也撑不住,伊稚斜无奈,下令全军冲锋。

匈奴如排山倒海之势猛冲过来,前排的骑兵也被迫不要命的往前冲,因为稍有迟疑就会被后面的自己人撞落马下,踩踏而死。

匈奴人越来越近,汉军两翼的骑兵都紧张异常,等待着卫青的一声令下,便迎着敌人而上,但卫青在高高的塔楼上,一言不发,静静的观察着战场的态势。

塔楼架在战车上面,这种战车名曰武钢车。武刚车长二丈,阔一丈四,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是汉军传统制式战车,在对匈战争中是第一次使用。

卫青紧盯着敌人,他很清楚骑兵的速度,他需要最大程度的借助弓弩杀伤敌人,这样,骑兵才能以最小的牺牲抵住伊稚斜的进攻。

之所以说抵住,而不是战胜,是因为他留有后招,他早已经准备好了绝杀伊稚斜的杀手锏。

匈奴人的冲锋在持续,汉军箭如飞蝗,大量‘射’杀着敌人,成片的匈奴人连人带马倒下,被后续涌上来的战马踏成‘肉’饼。

卫青的一声“杀”,旗手旋即挥动令旗,憋了许久汉军骑兵松开缰绳冲了出去,汉军骑兵根据事先安排,从两翼逐渐向中间靠拢,而军阵中央的弓弩手乘机后撤,去寻找自己的战马。

两翼的汉军骑兵合二为一,在离军阵不过二十步的地方遭遇了匈奴人。两军碰撞在了一起,展开‘肉’搏。

此时,已经上马的弓弩手成为汉军骑兵的生力军,旋即投入战斗,汉军以区区四万人,抵挡住了匈奴七万人的猛攻。

战场态势处于胶着阶段,卫青身边只有近卫部曲和上谷太守郝贤的三千人马。将军们都已投入战争,卫青环顾四周,只见曹襄骑马‘挺’立,不见霍去病的踪影,便问道:“霍去病呢?”

曹襄:“霍去病自己纵马冲上前去了,估计已经和敌人‘交’上手了,我根本阻拦不住啊。”

卫青:“唉!这个霍去病。也罢,总是要经历腥风血雨才能成长的。”

想到曹襄是平阳侯,而且曹家本身就人丁单薄,卫青便对他说:“霍去病不听军令,你要听话,就待在我身边吧!”

曹襄:“诺!”

卫青眺望东方,又向西方望去,相隔遥远,卫青什么都看不到。

两军僵持不下,此时最为揪心,郝贤麾下的三千人是卫青的预备队,轻易不敢出动。

此时,有斥候来报:“禀大将军,右将军公孙贺依大将军令,开始进攻。”

旋即,公孙敖的斥候也到了。公孙贺、公孙敖没有让他失望,他们各领两万人,已经开始向匈奴的两翼发起了进攻,‘激’战正酣。

卫青大喜,传令郝贤率部投入战斗,随着汉军生力军的加入,战场上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汉朝倾斜。

中行说力谏分兵护卫两翼的做法救了伊稚斜的命,公孙贺、公孙敖被两翼的匈奴所阻,一时半会儿无法完成对匈奴的合围,此时,两翼的匈奴将领早已派人报知伊稚斜,伊稚斜大惊,汉军之强悍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如果实现合围,必定‘插’翅难飞,双方‘激’战正酣,退兵也不是易事,伊稚斜一时间没了主意。

身边的匈奴部落王可顾不了这么多,他们七嘴八舌对伊稚斜道:“大单于,汉人狡诈,不敢正面‘交’锋,要从两翼偷袭,我军再不撤恐怕有危险啊。”

伊稚斜不敢再犹豫,传令撤军。

匈奴贵族在后方,自然先跑了,兵败如山倒,不用招呼,发现情况不妙的匈奴兵纷纷也拨转马头,跟在单于后面,向北逃去。

汉军士气大振,卫青传令不许迫近追击,而是跟在后面,用弓箭‘射’杀敌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伤亡,同样,对于匈奴的杀伤也不会减少。

汉军依令而行,用弓箭对付逃窜之敌,双方都朝着一个方向飞奔,弓弩的威力自然不如正面相对冲锋时那么大,匈奴人中箭者不少而落马者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忍着疼痛带上逃走。

匈奴两翼见中路溃逃,自然也如法炮制,公孙贺、公孙敖率部追击三十里后和中军主将合兵一处。

卫青命全军再次整队,防备敌人卷土重来,半晌不见动静,斥候来报,匈奴人早已逃得不见影子,卫青这才下令救治伤员、清点损失。

此役,汉军战死殉国者四百人,伤者三千余,其中重伤恐不治者也有两三百人。这个数字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