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骠姚校尉(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中行说冷笑道:“所谓的王庭,也不过就是几顶帐篷,汉人要了就让他们来好了,难不成汉人还要长期占领吗?”

事实确实如此,这个王庭就算是被汉人占领了,对匈奴也没什么损失,当然,面子上肯定挂不住。复制本地址浏览%73%68%75%68%61%68%61%2e%63%6f%6d

伊稚斜沉‘吟’半晌,无奈狠狠一拳砸在面前的案几上。

漠北是苦寒之地,也是匈奴人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因为有大漠阻隔,所以是一个绝对安全之处,就算不放一兵一卒防守,汉人也无力突破万里黄沙,大漠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险。

中行说继续道:“大单于,如今青草已经冒芽,再过两三个月战马就可以啃食,到时候大单于再从漠北归来,狠狠打击汉军,所以大单于实在不必在乎一时之得失啊。”

伊稚斜极其不情愿,却又不得不下令:“传令各部,避开汉军,王庭本部骑兵虽本单于前往漠北,留守王庭者盯紧汉军,不可轻易与之‘交’战,汉军但来,要立刻后撤。”

众人依令安排下去,左右贤王也回去收拢自己的部属后撤了。

汉军的真实目的当然不是进攻王庭,他们的演习却无意间促成了匈奴王庭的北迁。

霍去病在公孙敖军中,以校尉身份领了一个千人队充当先锋,虽是初次出征,却早已习惯了领兵,轻车熟路,麾下骑兵很快突前于大部队。

霍去病立马眺望远方,万物复苏的草原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完全不同于中原高山林立,丘陵的地貌,诚然,在广阔的草原上,要打一场歼灭战实在太难了,敌对的双方都在空旷地带,战败的一方可以毫无遮拦的逃窜,而追击也无从入手。

《孙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与九天之上。”看来只有骤然突袭才是最好的办法。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嫩绿的草芽在悄无声息中萌发,荒凉、单调的枯黄‘色’中有了一片片的绿意,远处的地平线上,万年矗立的山峰还覆盖着白雪,阳光洒在上面,美丽而圣洁。

霍去病策马飞驰,很快将主将率领的大队人马就被甩在了后面,广阔的塞北草原,是上林苑远远无法比拟的,霍去病已经是一个老练的军人,他不断下令,麾下骑兵频繁变化队形,朝假象中的敌人包抄过去。

傍晚时分,霍去病已经越过‘阴’山山口,来到了匈奴右贤王的地界,一路上没有任何阻拦。越往北走,气候越寒冷,干枯的牧草也显得越低矮,而今年的新草不见踪迹。他的速度太快了,以致公孙敖派出传令的斥候根本没赶上,区区一千,脱离大队,公孙敖十分担心,霍去病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公孙敖都不敢想象该怎么办,恐怕不用等皇帝怪罪,公孙敖就已经自裁谢罪了。

前些日子一战成名的赵破奴被霍去病任命为行军司马,此时他感觉不妥,对霍去病道:“霍校尉,我军脱离大队,恐怕公孙将军会担心,还是及早回撤为好啊。”

霍去病:“北上数百里,不见匈奴踪迹,何须担心。”

赵破奴:“我军为先锋,仅带了一日的干粮,粮草辎重均在中军,眼见天‘色’已晚,我军也无法宿营,大半日没有和众将联系,公孙将军怕是要急死了。”

霍去病:“这个好办,传令派出斥候,通知公孙将军,我军已越过‘阴’山山口,一路来上未见敌人踪迹,之余你所说的饭食、宿营,都不过是小事,我军再往前走走,就不信遇不上匈奴人的牛群羊群。天‘色’晚了可以就地休息,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抗不过一晚上?”

赵破奴不敢多言,赶紧依令派出斥候,言明无事,请公孙敖放心。

公孙敖哪里能放心得下啊,他带着部属紧追慢赶,难以望霍去病之项背,好在右路传来消息,匈奴已经向北后撤,龟缩不出,汉匈之间有一个大约六百里的缓冲区,霍去病也不会遇上大股敌人。

公孙敖麾下的校尉也劝他放心:“将军,霍校尉是大将军的外甥,自小便受大将军着意培养,又是皇帝陛下的高徒,对行军打仗之士早已耳闻目濡、熟知于‘胸’,将军不必担心。”

待到霍去病的斥候到来,公孙敖才稍稍心安,传令全军休息。

霍去病当然不会罢休,领军继续前进,不一会儿遇到了一条小河,他料定河水附近必然会有蓄群,传令所部分成三路,迂回沿河流包抄过去。

果不其然,仓惶后撤的匈奴人难免疏漏,丢失了不少牲畜,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不动声‘色’的完成了包围圈。

畜群‘乱’七八糟,数量不过千余,但散落各处,断断续续延绵数十里,要一网打尽也确实不是易事。霍去病在一处山头立马观察,此时夕阳已经完全被地平线吞噬,正是平日里牧人们赶牛羊河水的时间,难怪这么多事牲畜都聚集在水边。

霍去病传令,令旗舞动,左右包抄的两路又迅速分成了四路,开始从各个方位包抄驱赶畜群,受惊的畜群慌不择路,左冲右突,但都被山头上的霍去病一览无余,他指挥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