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深入敌境(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为了保证行军速度,也是因为卫青断定接下来会是一场突袭战,所以他麾下骑士只携带了弓弩和刀剑,前几仗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盾牌、长枪都留给了兄弟部队,战马的负重相应也减少了许多。-- *小说&

直到入夜时分,卫青才传令全军开拔,按照既定部署向草原‘挺’进。之所以如此,是考虑到匈奴虽然后撤,但未必不会留下眼线,夤夜出发,可避免大张旗鼓,引起匈奴人的警觉,一旦汉军都进入草原各部人马四面散开,目标便不会这么大了。

卫青:“拿酒来,我与众将共饮美酒,以壮行‘色’。”

自古美酒壮英雄,朔方城虽是边塞,却也少不了佳酿,不同于文人雅士,王公贵戚用的‘精’致漆器,马上要直面腥风血雨的壮士们端起一个个粗瓷大碗,满盛的美酒被一饮而尽,粗瓷大碗被摔在地上,将军们高呼:“‘荡’平草原,杀尽胡虏!”主将大帐外,集结完毕整装待发的汉家儿郎英姿勃发,听到将军们的呼喊,也加入其中,合着战马嘶鸣之声,一时间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卫青出账,对将军们拱手道:“保重!”遂翻身上马,引三万汉军骑士,出朔方城北‘门’,绝尘而去。

公孙贺、苏建领军紧随主将之后,趁着夜‘色’,按照既定部署,分道扬镳。李蔡、李沮从西‘门’出城,奔向既定目标。

公孙敖不解卫青的这番安排,道:“将军如此安排,实在令小弟不解,夤夜出城虽然能避人耳目,但是大军在草原上黑灯瞎火,更容易被敌人偷袭,再说了,将士们一夜劳顿,就算遭遇敌人,也是战力大减啊。”

卫青道:“兄弟有所不知,如今匈奴西北右贤王和休屠、浑邪两部地界遭遇罕见‘春’旱,人畜饮水尚且困难,想必马力也不会太强悍,右贤王之所以犯我朔方,就是为了度过难关,如今我大军压境,右贤王之辈都避战远遁,可想而知,如今这草原之上,还有谁人胆敢对抗我天朝大军?因此,敌人的偷袭完全不用担心,我倒是希望趁着这个机会让我汉军的骑兵经受历练,日后遭遇强敌,有硬仗要打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公孙敖:“还是将军考虑的深远啊。”

卫青:“此次出征,军中多是各郡国新兵,从未出塞深入敌境,更没有夤夜行军,夜晚宿营草原的经历,经此一番,他们便能突破心里的障碍,成长为可用的老兵。”

渡过黄河之后,卫青便接连派出数路斥候,密切关注匈奴的动静,全军以冲锋阵形全速前进,卫青传令,遇到小股敌人不予理会。

三万汉家健儿马不停蹄,顺着右贤王后撤的路线紧追不舍。汉军从发现敌人后撤到全军集结、部署完毕,再等天黑出发,耗费了四五个时辰,此时右贤王部已经走远,汉军沿途虽然还不能见到敌人的踪迹,但其行军留下的痕迹明显,想来不会走太远。

卫青麾下的校尉已经有十几位了,旧日麾下的荀彘、郭昌自龙城一役便追随卫青,张次公如今以独当一面领军出右北平,顶替他的是戴罪立功的公孙敖。公孙敖熟悉草原,擅长追踪辩向,自然成了先锋。除了这三位之外,还有一位特别低调,万事皆从不出声,时常被人忽略的翕侯赵信,他以将军的身份在卫青麾下担任着校尉的职责。

除了这四人,还有都尉韩说,他就是皇帝宠臣韩嫣的弟弟,曾经十分轻视卫青,如今却为他的将才所折服,出类拔萃的校尉还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和豆如意。

右贤王并不是因为战败而逃遁的,所以他退得很从容,起初,右贤王左右还是有些许担心,所以初期撤退的速度很快,甚至有些‘乱’了阵脚,越往草原深处走,匈奴人的心理优势便越增强,因为这里是自诩为狼的游牧民族的天下,汉人深入,无异于自投罗网,进入草原百里之后,所有人都放下心来。天‘色’渐晚,行军速度大减,已经有领军头领屡屡请求右贤王,准许原地宿营。

右贤王身边的老者坚决不同意,他对右贤王道:“大王,此处离朔方不过百里,汉军急行军两三个时辰便能赶上,大王切莫大意。”

有将军不以为意:“草原那是我们大匈奴的地方,汉人有这胆子来吗?”

老者冷笑道:“如今的汉人已今非昔比了,尤其是这个卫青,偷袭龙城,打败军臣单于,夺我河套,驱逐白羊、娄烦两部,那次不是在草原上啊?先前汉人不敢踏足的草原大漠,如今已经不是我大匈奴的天险了,汉人也能来往自如。”

右贤王虽然也劳累了,早就想就地扎营饮宴一番,但老者的话很有说服力,只好不耐烦地传令全军换马,不许停歇,继续北撤。

‘春’夜塞北依然寒冷,匈奴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行军赶路,苦不堪言,倒是卫青,行军不过三十里,便传令全军扎营休息。汉军轻车熟路,很快依照日常训练以伍为单位扎堆围成一个个小圈子,裹上一条毯子就睡了。

车骑将军三战三捷,麾下汉军的战利品自然都颇为丰厚,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匈奴人用牛羊‘毛’碾成的毯子,虽然看起来粗鄙,但其因轻便保暖而大受汉军欢迎,一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