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寇可往,我亦可往(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张次公和李息入驻右北平,并不急于出战,反而将军士派往右北平城头,广竖旌旗,向匈奴示威。- *小说&

李广不解,入张次公帐中询问。李广道:“张将军奉陛下之命征伐匈奴,为何按兵不动?”

张次公:“我军集结右北平,加强城防,飞将军应该高兴才对啊。”

李广:“右北平城防坚固,匈奴人从未攻破,再说有我李广在,将军不必担心,如果将军惧怕匈奴,不如让李广带领麾下出关,进击匈奴如何?”

李广出身军人世家,对这个土匪出身的军中新贵并无好感,但是,无可奈何的是,张次公此时已是货真价实,因功获封的岸头侯,而他李广年过半百尚无封爵。

张次公道:”飞将军此言差矣,陛下此次命小弟出征,是为偏师,全军受车骑将军卫青节制,未有军令,不敢擅自行动,也请飞将军稍安勿躁,等待将令吧。”

李广之倨傲,张次公曾见识过,也不多言。李广悻悻而去。张次公和李息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大张旗鼓,宣示军力,甚至打出了车骑将军卫青的旗号。

早有匈奴的探子将情况回报给伊稚斜单于,伊稚斜也懵了,本来朔方方向的斥候来报,说汉军重军集结,此时东边又有大军,一时间打‘乱’了他的部署,他也只好按兵不动,等待两路汉军的下一步动作。

同一时间,汉朝大军齐集朔方,一时间马蹄踏起的尘土遮挡了大半个天空,匈奴右贤王岂能不知?卫青也不隐藏实力,清晨大军按计划出‘操’,训练有素的骑兵整齐划一,兵威咄咄。

右贤王第一时间将汉军的情况上报单于王庭,伊稚斜原本计划率本部和右贤王合兵一处,对付汉军主力,却因为张次公、李息的疑兵而踌躇不定。

得不到单于的进一步指令,右贤王逐渐感到惶恐不安。

匈奴,军大营。右贤王召集亲信将领、幕僚商议对策。

右贤王道:“汉军十万众,旌旗蔽日,声势浩大,看来是来者不善啊!我军该如何应对才好啊?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有将军模样者道:“大王,汉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本来,就是来了十万人马也没什么可怕的,可是这几年汉军出了个卫青,就不得不小心为好了。”

另一将领道:“大单于本部兵强马壮,却要我军在前面接战汉人重兵,诸王按兵不动。不管我军胜负如何,双方都会因此而受损,大单于都会因此获利,所以大王要小心啊,一旦战败,我们一族便再无立足匈奴的实力了。”

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一片附和之声。匈奴,一贯是遇弱便一拥而上,遇强则一哄而散,众人纷纷要求退军,以避锋芒,意见惊人的一致。

一名年长者也起身了,似乎他是族中的长者,旁人颇为尊重。老者道:“是啊!大王和诸位将军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汉军此次不同以往的小打小闹,似乎是想要狠狠吃掉我们,这个领军的卫青也的确小视不得,军臣单于在世的时候就吃过他的亏,如今我们一部突出在外,难免被汉军盯上,如果到时候损兵折将,大单于怪罪下来,可是大祸啊。大王应当造作决断,快快后撤。”

将军道:“大单于犹豫不决,不同我军合兵一处,我军是绝无可能独自对付这十万汉军的,请大王快快下令撤军。”

右贤王道:“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就速速传令,各营开拔,后撤三百里。”

卫青屯军朔方,正在密切关注着右贤王的一举一动,主将帐中,各路将军齐聚,斥候来报:“禀车骑将军,匈奴右贤王所部动静频频,似乎有后撤的迹象。”

卫青即刻传令,全军集结,随身带好行军干粮,正在准备中,斥候又来报:“匈奴右贤王全军后撤,不知去向。”

卫青大惊:“我军劳师动众,‘精’锐尽出,陛下之意很清楚,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在朔方城下,一战有效歼灭匈奴右翼的有生力量,如今右贤王后撤,我军很难如愿而行,右贤王一旦远遁,便是失了战机,当下该如何,众将都有何高见?”

公孙贺道:“十几万大军,无论如何小心,必然声势浩大,难免敌人有所察觉,战机稍纵即逝,我看为稳妥起见,我军宜按兵不动,再待时机为好。”

苏建捻须道:“公孙将军所言极是,我朔方初建成,城防坚固,可攻可守,如果以此为依凭,自然占尽先机,如今匈奴退到草原,确实棘手啊。”

卫青:“茫茫草原,确实是匈奴人所依仗的,但我军此次出征志在必得,不能因此罢休,陛下曾有言:“寇可往,我亦可往!”我军越过城墙,长驱草原又有何不可?”

众将为卫青的豪气所感染,纷纷请战。

卫青在地图前沉‘吟’半晌,随后传下军令:“派快马传令给岸头侯张次公,令其率部出右北平,以为疑兵,不可主动挑战匈奴左贤王和单于本部军马,只要牵制住两部,使其不敢妄动,便为首功。”

然后又指着地图道:“本将率三万骑兵,出朔方向西北,过高阙,直指右贤王老巢,游击将军苏建率所部出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