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再战朔方(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匈奴那里,伊稚斜单于对淮南王刘安的使者没有好声气,在他眼里,汉人的诸侯王就如同牛羊一般软弱,猪狗一般愚笨,当年七个诸侯王造反,被轻易剿灭,何况如今一个小小的淮南王。-- *小说&倒是中行说很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甜头,他悄悄对伊稚斜耳语道:“大单于,和淮南王结盟有百益而无一害,虽然这些诸侯无能,成不了事,但手里钱粮也有不少,大单于请看,这个刘安送来的金银财物价值不菲,是个舍得下血本的人。大单于姑且应下来,一者可以要钱要粮,二来可以让他们刺探汉朝内部的情况,又起是汉军的军情,我大匈奴只要一句话便可获得这么一个外援,何乐而不为啊。”

伊稚斜觉得有理,便对使者道:“我大匈奴兵强马壮,弹指之间便可‘荡’平汉朝,本单于原本是不屑于和你等宵小结盟的,不过看在淮南王刘安还算识相的份上,就暂且和你等缔结盟约,你回去告诉淮南王,他所想的,本单于都知道,本单于要他想尽一切办法,将汉朝小皇帝和汉军的一举一动打探清楚,快快来报。”

使者这才松了口气:“诺!”

伊稚斜继续道:“告诉淮南王,我大匈奴如今要和汉军打仗,上好的铁料那是多多益善,下次就不要什么金银了,准备好铁器箭镞就行。”

使者面‘露’难‘色’:“禀大单于,淮南国离此路途遥远,大单于的要求恐怕很难办到。”

伊稚斜哈哈大笑道:“无数汉商往来于我大匈奴和汉朝之间,马队车辆络绎不绝,淮南王只要有心,本单于相信他会办到的,如果办不到,就不要怪本单于不小心将他派使者到我大匈奴的消失泄‘露’出去哦。你回去如实说,他刘安直到轻重。”

使者赶紧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大单于息怒,小人一定如实禀报淮南王。”

使者被吓得不轻,回去后一五一十的说了,淮南王刘安和太子刘迁在密室详细听取了使者的汇报,刘安仰天长叹道:“唉!老夫一朝失算,意‘欲’番邦结盟,实在是授人以柄啊!”

刘迁不明就里,道:“父王何出此言?匈奴兵强马壮,不失为强力盟友啊。”

刘安:“吾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胡人薄情寡信,只为利益不顾道义,父亲的本意是结其为外援,一旦有事,可以牵制汉庭,但是现在看来,匈奴只是觊觎我中原的富庶,毫不在乎是谁执掌朝政,父亲轻易对其‘交’底,如此一来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日后只有任他摆布了。”

刘迁:“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父王志在九天之上,让汉庭受损,目的便达到了,对匈奴,多给些钱粮便是了。”

刘安:“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言罢便吩咐设宴为使者接风。

刘安父子心怀鬼胎,为避免事情暴‘露’,早就谋划好了要除掉使者,酒菜中下了毒‘药’,使者饮宴罢回到家中不久便感觉身体不适,不一会儿便倒地身亡。

新招的汉军按部就班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然后陆续向京城近郊集结,车骑将军卫青会同中尉卫尉等军事主官,将久经沙场的汉军饱战之士分别编入各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以旧带新,提高新军的战斗力,当然卫青还希望以这种方式来拉开和老部属之间的距离,避免不必要的猜忌。

元朔五年,‘春’,西北方,右贤王的属地大旱,从去岁秋冬始便无雨雪,北方沙尘四起,牧草发芽破土的日子到了,草原还不见一处绿‘色’。本来就靠着一些去年枯草度日的匈奴畜群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大批匈奴人赖以生存的牛羊被活活饿死,挨饿的可能带来了空前的恐慌,在匈奴人中不断蔓延,右贤王无奈,集齐本部人马,屡屡进攻汉朝边境,在渔阳、上谷一带抢劫后,右贤王在伊稚斜的授意下将主攻方向放在了新城朔方上。

朔方守将坚壁清野,匈奴人缺乏大型攻城器械,屡屡受挫于高墙坚城,但他们的攻势却一点都没有减弱的迹象,伊稚斜的单于本部也行动起来,将掳掠来的汉人集中起来,找出工匠,准备打造攻城所需的器械,朔方城的压力空前增大,皇帝决定马上动手,对匈奴予以迎头痛击。

长安近郊,上林苑,已是‘春’暖‘花’开时,皇帝住进了特意搭建的军帐中,宽大的帐幕能容纳下数十人,帐中巨大的锦帛上,绘制着一副详尽的地图,汉匈相‘交’接的地方用赤‘色’标注着一道道的行军路线图。

清晨,和煦的阳光普照在万木翠绿,百‘花’吐‘艳’的上林苑,御帐的顶棚被掀开,帐内一片亮堂堂,皇帝在地图前站定,他面前‘挺’立着十数名身着戎装的将军。

皇帝开口了:“终于听不到反对出征匈奴的意见了,朕也不再为用卫青为主将而和大臣们争辩了。今天朕独召诸位将军,就开‘门’见山的说了,朔方,是我大汉的新郡城,万万不容有失,此次匈奴右贤王倾尽全力,猛攻我朔方,是攻我之必救,所以朕的安排大军出朔方,为了避免匈奴大规模集结,朕给匈奴人准备了十万大军,你们不是有人抱怨朕只给卫青立功的机会吗?此次,朕给你们每个人同样的机会。”

众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