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宁为玉碎(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占领高阙不过是一次小战役,毙敌百十人而已,出征的汉军却因此受益匪浅,毕竟这是一次胜利,士气因此大振在情理之中。-- *小说&

在高阙未能全歼敌人,所以汉军突然出现在河套北方的消息势必走漏,卫青也不敢耽搁,草草享用过以牛羊为主的战利品便继续行军。汉军将士各个喜气洋洋,反正牛羊遍地,也无法带走,索‘性’杀了一批,选上好的‘精’‘肉’带在身边。缴获的箭镞也有不少,别看匈奴人缺少铜铁,制作箭头可舍得下血本,都是上好的‘精’铁,箭杆也不含糊,笔直粗壮,丝毫不比汉军的装备逊‘色’。

在到达高阙之前,汉军都是向北方或西北行进,越走就越远离国土,虽然是为了迂回包抄,但士兵们的心里难免有些‘波’澜,他们行走在敌人三大势力的包围之中,无异于行走在狼牙之间,右贤王、匈奴单于本部和盘踞河套的守军,很容易就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经过了卫青的两次胜利,汉军畏惧匈奴的心理大减,甚至在战利品和封赏的‘诱’‘惑’下极其希望能与匈奴一战,但是,匈奴的实力还是在哪里,一旦出现敌我悬殊的情况,难保军心不会崩溃。卫青对此早有考虑,他在做出大胆决策的同时,小心应对每一个细节,沿途封锁消息,一旦发现匈奴暗哨巡骑的蛛丝马迹,便不惜代价围捕。同时,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便是赵信。

赵信以骑兵都尉身份领数百亲兵参战,他麾下的可都是自小土生土长的匈奴人,对于草原大漠的一切了如指掌,卫青知人善用,将他们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为了不至于引起敌我双方注意,卫青并没有将赵信所部匈奴人参战的消息公布于众,至今,只有心腹的几名校尉知道。

对于这些匈奴人来说,他们的心理也是矛盾的,他们自小就被灌输,汉人是可以任意宰割的牛羊,而大匈奴的勇士是狼,是天生的主宰者,如今,他们远离故土,被迫同昔日的敌人并肩作战,对付自己的故国,心中总有不忍。

卫青了解他们的心理,所以也在尽力避免这种尴尬,一般很少让他们参与冲锋和‘肉’搏战。赵信一身汉军装束,头发束起来,胡子也修整了一番,自小养尊处优的他肤‘色’白净,已经和汉人没有多大区别了,加上他‘操’着一口熟练的汉话,每人当他是匈奴人。

赵信一直跟随在卫青左右,作为降将,他时刻在担心引起汉朝君臣的疑心,为表示彻底归汉之心,他总是紧跟卫青,作战之时更是奋不顾身。

卫青对赵信道:”此次我军能顺利到达高阙,赵将军居功至伟,待回朝,定为将军及麾下勇士请功.”

赵信拱手道:“卫将军言重了,为陛下效力是属下的本分,末将不敢贪功。”

卫青:“赵将军过谦了,攻占高阙意义重大,我汉军在此屯驻千人,便西可阻挡右贤王驰援河套,南可切断白羊王、娄烦王的退路,若无赵将军,一路行军恐怕没有这么容易。”

张次公嘀咕道:“不就是领了个路嘛,也没见杀几个敌人,看来还是心系故国啊。”

一旁的苏建赶紧踹了他一脚:”休得胡言‘乱’语,坏了大事。”

赵信还是听到耳朵了,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骑士心中却忍不住无限悲凉,心道:“到底是寄人篱下,哪怕是尽心尽力也难免有被人猜忌。”

卫青留下一个千人队驻扎在了‘阴’山山脉的缺口处,领军者是校尉郭昌,卫青道:“此处乃连通‘阴’山南北的咽喉要道,对收复河南的这场战役至关重要,其他人驻守我不放心,唯有你稳重缜密,就有劳烦兄弟了。”

郭昌:“我还想跟着兄长杀敌立功啊,守在这里,右贤王也不一定来啊。”

卫青:“兹事体大,不亚于杀敌,敌人来不来,都要这样做。驻军在此,是为扼守敌人增援的必经之路,其要义在于据险死守,切记,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放弃地利出战敌人。”

郭昌:“要是守不住该当如何?”

卫青一字一顿道:“宁为‘玉’碎勿为瓦全。”

郭昌:“诺!”

安顿停当,大军开始向南前进。南方,便是祖国所在。至少在心理上,汉军将士们安心多了,因为越前进便离家越近。

卫青将大军分成四部分,张次公勇猛,作为先锋最为合适,但是勇者一般都有鲁莽的嫌疑,因此,给他搭配了细心稳重的苏建,两人领五千军先行,从西路包抄敌人,断了河南之敌西渡黄河的企图,一面他们和西边的休屠王、浑邪王结成一片。

校尉荀彘亦有万夫不当之勇,率军五千向东南方向进发。赵信也被委以重任,和校尉李沮一起领军五千人。卫青此举一来表‘露’对赵信的信任,二者,赵信确实也是一员猛将,善加利用,便能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这三路的主要任务是助攻,排开战线拉网式的驱赶敌人,而卫青自领中军一万五千人,作为中路主攻,他在赵信所部的东侧。

卫青对众将道:“诸位要谨记,此战的首要目的是肃清河南之敌,彻底拔除‘插’入我大汉版图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