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越人归附(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虽然北方边患不断,但汉武帝并不担心,在卫青等人的努力下,一支全新的汉军日渐成型,经过了两次难得的胜仗,汉军非但演练了新阵型新战法,最重要的是胜利给了汉军前所未有的自信,一度颓废的汉军终于有了战胜匈奴的底气。- *小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饱战之士,是汉军最为珍贵的财富,全新的作战理念,将是汉军制胜的法宝。

寒冬降临,匈奴人的牛羊马群需要更加频繁的迁徙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匈奴虽然在秋天学着汉朝的样子抢收了草籽,为马匹准备了过冬的‘精’料,但是牛羊在早已被双方军队踏平了的汉匈边境生存不下去,牛羊作为匈奴人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此种情况,匈奴撤回了草原深处,边境暂时恢复了平静,汉朝朝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好事接踵而至,大汉的南方,原本不太驯服的越人如今内斗不断,有争斗自然有输赢,输了的一方不得不考虑家族部众的前途命运,不得已向汉朝靠拢。

原本就向汉称臣进贡的东夷君南闾在闽越王的不断挤压下,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不得已,全族决议,举全国之民向北迁徙,要求归附汉朝。东夷君所部二十八万人,是个不小的数目,当地官吏接到东夷君所请,不敢耽搁,立刻快马将消息传递到京都长安。

长安,未央宫,宣室。

汉武帝得报喜上眉梢,可是兹事体大,还得拿出来和朝臣们商议。

皇帝:“东夷君南闾上表,要求举国归附我大汉,领民众二十八内迁,不知诸位公卿大臣有何看法。”

公孙弘深知皇帝的心思,立刻出列道:“恭喜陛下,此事可喜可贺,乃国家之福,陛下之福。”

汲黯极为鄙视公孙弘这种只顾揣摩皇帝心思的行为,汲黯道:“陛下,万邦归附固然可惜,但是东夷君此举有喜有忧啊。”

皇帝眉头一皱:“哦,有喜有忧?此话怎讲?”

汲黯:“陛下,东越南越一直是我大汉南边的麻烦,虽是疥癣之疾但却不易消除,东夷君南闾一直臣服于大汉,虽为外臣但实则为我大汉戍边,抵挡闽越王的直接侵袭,如若东夷君归附,我大汉当如何待之?如果继续为属国,则毫无意义,如若吞并其土地,设置郡县,则势必‘激’怒越地其他部族,反而‘激’起变故,如果内迁,我大汉未能扩张一寸土地,反而要付出句子,安置移民。”

公孙弘:“此言差矣!我大汉乃天朝上国,四海蛮夷归附,正是我大汉之教化声威远扬之故,就算不能开边拓土,对周边各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如果只算蝇头小利,就是鼠目寸光之辈。”

汲黯向来对公孙弘不客气,所以他也言辞‘激’烈。

汲黯并不生气,继续道:“大国声威,靠的是强大国力,虚名何足挂齿?二十八万众,每日消耗钱粮多少?要安置这些人又需要多少?这些公孙大夫可曾算过?”

皇帝挥手,止住了汲黯:“汲黯大夫只考虑了钱粮之事,没有考虑巨大的影响,正在这里给你‘交’个底,我大汉连年丰收,太仓之粮已经有数年只进不出,陈粮堆积如山,府库里的铜钱也无处堆放,钱粮之事不必多虑。”

汲黯神‘色’黯淡:“诺!”

皇帝:“此事我还要问问将军们的意见,卫青,你怎么看?”

卫青:“陛下,臣以为越人归附确实是好事,但是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确实有利有弊。”

皇帝:“卫青细细说来。”

卫青:“诺!陛下,东越、南越、闽越三地酷热‘潮’湿,多有瘴气瘟疫,我汉军作战十分艰难,所以各国各部虽然表面臣服,但实则我大汉政令难以通达,还不时有夷人扰边,守军疲于奔命,难以根除,如果北方战事起,南方实为一大隐患,此番东夷归附,可以少了一个隐患,这是好事。但是,钱粮之事也不是小数目,太仓之粮虽然充盈府库,但转运绝非易事,千里迢迢,耗费何其巨大,如果就地筹集钱粮安置,则势必增加附近郡县的负担。”

皇帝微微有些不快,说道:“朕已经言明,钱粮之事不必再议,你且说军事方面。”

卫青:“诺!自古以来,东夷君都是自成一国,归附我大汉便是我大汉之屏障,若为敌人所用,则是我边患。正如先前汲黯大夫所言,东夷君如果继续为属国,无任何意义,那么就必须吞并其土地,设立郡县,我大汉派官吏实施有效管辖。越人根深难除,如此一来,势必有冲突,反而坏事,不如将东夷君部众部分北迁,再将我南方边郡之民迁徙到他们的土地上,设立郡县,修建城墙,如此最为实用。”

公孙弘赶紧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卫将军所言甚好。”

皇帝略一思索:“朕意已决,准东夷君举国归附,迁其边民往内地,移我大汉苍梧郡之民往其地,设苍海郡,为朝廷直接管辖,请东夷君南闾移步京都长安,仍号东夷君,朕赐府邸,一切待遇从列侯例。”

众臣:“诺!”

又是一番大动干戈,苍梧郡民众怨声载道,而东夷君所部也不愿离故土,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