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卫氏皇后(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这番话再明白不过了,作为皇帝,只要愿意,刘彻几乎可以亲近天下所有的美人,还可以将其纳入宫中,据为己有。-- *小说&但同样,作为帝王,他比谁都明白,皇帝的婚姻,从来都不考虑个人喜好,而是要以江山社稷为重的。

皇帝的妻子是国母,是皇权的一部分,大汉自开国以来,有吕太后,薄太后,窦太后,无一不是权倾天下的角‘色’,皇后身后的家族将在未来至少三代皇帝中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显然,卫子夫和她的家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能让群臣认可,立一个歌‘女’出生的夫人为皇后如何母仪天下?

但是,皇帝的话也已经很明显了,他要重用卫青,要给他足够的荣耀。汉律森严,军人以首虏率计算军功取得爵位,纵然是皇帝,想要无功而授予某个将军爵禄,也是无能为力的。皇帝也只能通过立卫子为后来‘激’励卫青,让他无后顾之忧。

汲黯又出列了:“陛下正值壮年,皇后之事还望从长计议,今卫夫人虽然诞下皇子,但陛下来日方长,日后选世家才貌双全的年轻‘女’子入宫,何愁子嗣之事啊!卫将军深受皇恩,自当慷慨报国,陛下切莫因此而轻易立中宫皇后啊!”

也就汲黯敢这么说,其他人听到这番话都已经吓得双股战栗。

皇帝:“朕说了,朕不是因为喜爱一‘女’子而做出此番决定,朕是为了与匈奴的战事,领军之人,朕必须要让其没有干扰没有顾忌。”

汲黯好不知趣,继续进言:“陛下,朝中世代为将者不在少数,还有军中资历深厚的将军校尉一抓一大把,为何偏偏就要用他卫青?卫青首战斩获匈奴七百人,实在是出于侥幸,虽有功,但不能就此认定汉军中无出其右者。”

太史令司马谈与李广‘私’‘交’甚好,此时也站出来为李广说话:“前任骁骑将军李广,虽然一时吃了败仗,但其才情、为人,确实能堪重任。”

李广虽是一介武夫,却十分注重和文臣们的‘交’往,不管心中怎么想,对文人士子衣冠毕恭毕敬,十分尊崇,所以在许多文人士子眼中,李广是一等一的好人,是大汉最为杰出的将军。

皇帝对忠厚寡言的司马谈颇有好感,神‘色’稍有缓和,道:“老将军世代忠良,为国征战沙场、流血牺牲,朕心里有底,但是,李广有的仅仅是匹夫之勇,其行军打仗,使‘性’尚气,墨守成规,守一城一地尚可,却很难胜任与匈奴作战的要求啊!”

汲黯不甘心,继续道:“陛下用人如同堆放柴火,垫底的永远在垫底,身处高位的都是新来的,那老臣们还有什么盼头?”

汲黯出言不逊,‘激’怒了皇帝,刘彻袍袖一甩,厉声道:“朕之用人,不拘一格,只看才华资质,不重出身资历,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只要有能,朕便用之,你汲黯难道认为朕这样做不对吗?朕心意已决!再有敢言者,杖毙厅下!”

此言一出,无人敢再言语。武帝统御群臣不同于文景两代皇帝,朝中大事‘交’由朝臣们讨论,但无论是何种意见何种结论,最终还是武帝一人说了算。

对于臣子的直言进谏,武帝大部分还是能够容忍,尤其是‘性’格耿直如汲黯、郑当时等人,虽屡有冒犯,皇帝也曾当场发火呵斥,但事后很少追究,反而不时嘉奖。

今天,皇帝说出了“杖毙厅下!”这样的话,可见真是怒了。

不一会儿,东方朔和枚皋就献上所作之赋。东方朔所作《皇太子生赋》,枚皋做《立皇子禖祝》,这两人都是出了名的文思敏捷之士,做赋也是一挥而就,唯有司马相如不擅长如此快速作文,啃啃唧唧半天,还拿不出东西,皇帝兴致正高,也不理会。

未央宫内外喜气洋洋,礼乐齐鸣,皇帝赐宴给公卿大臣,共同庆祝皇子诞生。就是窖藏了多年的紫金醇,纵然是皇亲国戚,也绝少有机会喝到汉宫御制的宫酿紫金醇。席间,公卿大臣觥筹‘交’错,热闹非凡,皇帝也开怀畅饮。

霍去病来到军营,找到舅舅卫青,将卫夫人诞下皇子的消息告知卫青。卫青正在军帐中读书,闻得此消息当然‘激’动。

卫青关心的不是皇子,而是姐姐,他抓住霍去病的肩膀,急切的问道:“你姨娘可好?”

霍去病:“姨娘一切安好,已经进过一些米粥,正在安睡。”卫青这才放心。

数日之前,他就已经得知,太医断定卫夫人今日临盆,作为亲弟弟,他当然希望能和母亲、姊妹一起,守候在姐姐的产房前,第一时间得到姐姐平安的消息,但是,思忖再三,他还是决定来到军营。

人言可畏啊,他卫青从一个奴隶到如今已经是将军、关内侯,在外人眼中,这不是因为他卫青有本事,而是靠了外戚的身份。所以每当和外朝大臣聚会,总是有人出言讥讽。

今日,他的亲姐姐生产,必然是万众瞩目,他和亲人们一起等候是人之常情,但是,群臣同僚中肯定有说三道四、风言风语之徒,他不希望如此。生了儿子,皇帝固然高兴,可皇帝有三宫六院,无数嫔妃,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