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初诞皇子(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皇帝吩咐:“赏东方朔百金,蜀锦十匹。-- *小说&”

手捧金子,看着一堆赏赐之物的东方朔却心情复杂,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男人,他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当年皇帝传诏天下,求贤良方正之士,东方朔应召而来,‘毛’遂自荐。他自信满满地献上了两车书简,简中兼论文武,提出治国、外‘交’、安边等大政方针。谁知,这一切努力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东方朔自认为‘精’通文史,奇智多谋,皇帝却偏偏视而不见,这对他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虽然没有获得重用,皇帝却将他留在了身边,朝夕相见。皇帝不关心他的治国之道,却喜欢听他嬉笑怒骂,他也以滑稽狂放,诙谐多能,应对敏捷,辩智娱人,深得汉武帝欢心。但是,皇帝似乎只是将他当做俳优、‘弄’臣,这让他心灰意冷。

所以,东方朔故意以滑稽风趣讥评朝政,不昔触犯皇帝逆鳞,希望能引起皇帝的特别关注。奇怪的是,虽然汉武帝个‘性’刚强,御下甚严,但对东方朔却偏偏能屡屡网开一面,一笑置之。这一对君臣就在这种奇妙的关系中,相处了十几年。

元光六年冬,韩安国以抱病之身领材官将军之职,带兵直奔东方而去,路途遥远,韩安国十分辛苦。按照皇帝的部署,韩安国收缩防线,将大军驻扎在渔阳、右北平一线,实行坚壁清野,全面防守的策略。

这一战术很快奏效,匈奴人虽然时常派出小股骑兵前来‘骚’扰,但汉军坚守不出,依托城墙以弓弩拒敌,匈奴人无计可施,侵扰的次数也因此大大减少,后期索‘性’销声匿迹了。韩安国多次派出斥候,方圆百里,不见匈奴人的踪迹。

上谷、渔阳、右北平守军一屯军和戍卒为主,屯军以屯养军,战时为兵,平时种田,自给自足,戍卒就是服徭役的农人,除了打仗,他们承担的另一份重要任务就是耕田种地。彼时正值‘春’耕农忙时节,韩安国见匈奴人不见踪迹,便下令屯军和戍卒暂时解散,回家种田,而自己身边仅留下了从京师带来的北军军士。由于战线长,城池、关隘比较多,所以汉军分散在各处,韩安国身为主将,身边的兵马也不过是千余人。

左右偏将力劝韩安国:“将军如此行事,虽合情合理,但事有万一,如果就此解散军队,恐怕到时候匈奴突袭,就措手不及了。”

韩安国道:“民以食为天,不种地怎么养活这么多军队?这么做也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

偏将道:“将军,兹事体大,将军还是要先上疏朝廷为好,有了朝廷的允准,哪怕到时候有个闪失亦可为自己辩解。”

韩安国道:“言之有理,此事我自会向朝廷报告。”

丞相府接到韩安国的报告,不敢耽搁,立刻上呈皇帝,皇帝谓左右道:“韩安国果然是朕肱股之臣,非但抵御了匈奴,还不忘屯田中粮。”遂准了韩安国所请。

旬月之后,卫子夫临盆。

产房之外,卫君孺、卫少儿姊妹陪同母亲卫媪在焦急等待着消息,曹璇也和她们在一起。皇家御医全部在附近的休息室待命,皇帝不便在此守候,貌似在前殿处理公务,其实也是在等待,虽然东方朔的占卜结果说他将得到一个儿子,但皇帝心中仍然难免忐忑。

不一会儿,平阳公主陪着太后王娡也来了,众人自然少不了跪迎。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嫔妾生产,竟然让太后和长公主亲临产房,在‘门’口等待,可见卫夫人恩宠之盛。

平阳公主的目光四处搜寻着什么,不用说肯定是在找卫青,可惜的是,她很快失望了,卫青并不在现场。当她的目光落在曹璇身上的时候,一股酸楚的感觉涌上心头。曹璇施礼致意后边低着头,目光有意避开公主,虽然曾经是姑嫂,公主从前却没有太在意过这个小姑子,当初,曹璇只是个青涩少‘女’,如今才完全长开了,明‘艳’动人,不在公主之下。公主虽然心中忿恨,却不得不承认,曹璇确实是万中无一的美人胚子。

王太后安坐,闭目养神,众人也不敢高声言语,只有平阳公主小声的和卫君孺、卫少儿姊妹‘交’谈,对于曹璇,公主选择了视而不见。

一声婴孩的啼哭,打破了略显沉闷的气氛,一个产婆飞快地过来,向太后禀报:“太后,卫夫人诞下皇子,母子平安。”

王太后闻言喜形于‘色’,猛地从榻上起身,‘激’动万分,道:“好,好,好啊!老身得了孙子了,我大汉后继有人了,快去禀报皇帝。”等待的众人一片欢呼雀跃,尤其是卫媪和她的两个‘女’儿,忍不住热泪盈眶。

早有人飞奔到前殿,皇帝兴奋异常,飞奔向产房,生产过后的卫子夫十分疲惫,已经沉沉睡去,见皇帝到来,卫少儿赶紧摇醒了她。

卫子夫艰难地动了一下身子,皇帝赶紧上前扶住她:“子夫不要动,朕扶着你。”

卫子夫虚弱地说道:“陛下,产房污秽,血腥之气弥漫,陛下万金之躯,切不可受了冲撞。”

皇帝紧握着她的手道:“子夫,辛苦你了。朕要感谢你,为朕诞下龙子,朕也要替天下臣民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