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图谋河南地(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霍去病:“兵者,国之大事也。- *小说&纸上谈兵,让陛下见笑了。正如我方才所言,如今,我汉军中老将当属李广、程不识、韩安国三位,无出其右者,可是这三位都将军都对付不了匈奴,真正打败了匈奴的人就只有我舅舅了。”

卫青听不下去了,低声呵斥道:“去病,休得胡言‘乱’语。”有转向皇帝道:“霍去病年幼无知,胡言‘乱’语,还请陛下赎罪。”

皇帝袍袖一挥道:“霍去病有功无罪,霍去病想说的,也正是朕想说的,汉军必须要革新,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必须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汉军的老将们,要么转换战略思维,要么就从一线撤下来,替朕守守边关吧,汉军的‘精’锐士卒,要发挥最大的作用。朕不怕背个骂名,那些个声名显赫老将军,朕就是要闲置他们。”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明白,说的是李广,李广在军中最为声名显赫,此次吃了败仗,贬为庶人,朝中、军中多有微词,他们认为李广是汉军的中流砥柱,只是偶尔败给了匈奴,罢黜李广,汉军将来肯定会吃大亏。朝野舆论皆如此,除了李广个人武力突出之故,也是因为李广出身世家,在士大夫阶层中颇有人缘的原因。其实,李广的治军作战之法,不是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按照李广的战术,失败是肯定的。

皇帝索‘性’召来汉军所有在京的老将和资深的校尉,全部参加这次关于对匈奴作战的大讨论。

皇帝继续说道:“凡事不破不立,因此,朕初登大宝便锐意革新,当下,汉军也一样要破陈出新,非但不适合和匈奴作战的战略战术要改,不能胜任的将军也要更换,吐故才能纳新嘛。今天在座的诸位都是我汉军的中流砥柱,不妨就来一次大讨论,每个人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大伙儿议议。霍去病,你接着说。”

霍去病:“我听舅舅讲过匈奴,知道匈奴四处游牧,出没不定,所以,与其等他们集中起来攻打我汉朝的边境城池还不如乘其力量分散的时候长驱直入,把战火引导匈奴人的地界上。”

皇帝道:“霍去病的看法是从战略上来讲的,虽然有道理,却太过笼统。无论如何,思路是对的,我汉军是该主动出击了,车骑将军,你来说说,战术上我军应该如何作为?”

卫青:“诺!陛下,方才霍去病所言有不妥之处,匈奴虽然分散在各处,但胜在机动‘性’强,匈奴各部良马众多,可以不吝马力,战时,一人配备两匹甚至三匹战马,日夜兼程,可以草原千里,很容易就能完成集结。我汉军要出击,要各个击破,也必须使用骑兵,所以战马就成了关键。”

皇帝:“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我大汉自立国以来便注重马政。高祖在位时,丞相萧何作汉律九章,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吕后当政时,又明令禁止母马外流,以防止军资遗敌。孝文皇帝即位后,曾因养马费粮,一度限制马匹的发展,但晁错大夫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弊端,他建言,以免除徭役的办法促进民间养马,史称“马复令”,自此民间养马之风再兴。先皇在位时,丞相卫绾也曾建议:“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史称“马弩关”。朕自即为以来,以打败匈奴为己任,出了保留边郡牧马苑,就连朕的皇家林苑上林苑也放养了不少战马,假以时日,战马的问题一定会解决,车骑将军放心,你麾下的汉军也会有一日如匈奴一般,一人配备两匹战马。”

卫青:“陛下深谋远虑,是臣多虑了。臣以为,有了足够的战马,我大汉骑兵便能成。臣等在上林苑中,由陛下的亲自指挥,练就了新军,日后可以这些骑士为基础,招募新兵,加以训练,则兵源不愁。”

皇帝:“非但兵源不愁,粮草,朕也可以完全满足你。郑当时开凿河渠,关中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京城,足够大军征伐所用。”

卫青:“陛下考虑周详,臣拜服!”

见他如此小心讨好,皇帝有些不悦,道:“卫青在朕面前不必如此小心,朕今日是要大家畅所‘欲’言。你且说说,下一步我军该如何。”

卫青:“诺!匈奴此次在龙城吃了亏,想必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对我汉地发起报复,所以为今之计,首先是要严守边境城池。”

皇帝:“此事朕早有考虑,朕会命韩安国领军,镇守上谷。”

卫青继续说道:“只要抵挡住匈奴的攻势一个月左右,匈奴人见无机可乘便会撤走。等来年‘春’天,匈奴战马熬过冬天,消瘦无力的时候,我军可以出云中,打击匈奴。”

提到云中,公孙贺‘插’了一句:“云中以北草原戈壁广袤无垠,很难找到匈奴人啊!”公孙贺从军多年,算是汉军中不多的比较了解匈奴的人,加上刚刚出征,没找到匈奴骑兵无功而返,故有此问。

卫青继续说道:“出云中,并不是要向北,而是沿黄河北岸迅速向西北方向‘挺’进,一举攻占匈奴在黄河南原的军事要塞高阙,那里是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与大单于本部联系的主要通道,占领高阙,便可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