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求索少年司马迁(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河套草原因为阿胡儿王的叛逃闹得天翻地覆,卫青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卫青再入虎‘穴’的时候,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再选择从北地郡出塞,而是选择向东,渡过洛水再向北,到达上郡(今今陕西榆林市南),继续北上,打算穿过西河郡(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到达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云中为战国时赵国故城,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冲突的第一线。- *小说&

汉分秦朝云中郡之东北部,另置定襄郡,所以到了定襄,云中城便不远了。这里是黄河几字形大弯的顶部,黄河紧贴着定襄和雁‘门’两郡在这里折了个几乎九十度的大弯子,黄河水冲击而成的许多湿地,都是鸟兽聚集的地方,而黄河泛滥后留下厚厚的淤泥,这是最为‘肥’沃的良田。

卫青离开的京城的时候,刚刚立‘春’,经历了河套的一番惊险,眼下已经到了深秋时节。汉人最为懂得利用土地资源,等到黄河水退去,便在淤泥上开辟了大块的良田,眼下正是麦熟季节,金‘色’的麦‘浪’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美得令人沉醉。

卫青忘情欣赏,忍不住纵马奔驰在田埂上,远处的黄河安详平静,闪着金‘色’的光芒。“江山壮美如斯,值得我等男儿为她抛洒热血,拼死保卫!”卫青心中道。

一直到了黄河边,卫青才驻足。饮马黄河,看秋水与长天一‘色’,痛快乐哉!

黄河边本无道路,草地湿滑,泥泞难行,卫青拨转马头,又上了驰道。未时时分,到达了一处繁华的集镇,这里是黄河的一处大转弯,原本自西向东的河水,在这里来了给九十度大回旋,驰道也在这里分了岔道,左边岔路继续沿黄河向西而去,通往五原郡,正前方一座木桥,横跨黄河之上,延伸向了北方,这是去云中郡的道路。

此处离长安已有一千八百余里,西靠大山,东临黄河,是通往北方出塞的一处咽喉要道,驰道旁稀稀拉拉有几户人家,全都是车马店,专供旅人打尖住宿。

卫青早已习惯风餐‘露’宿,加上一路奔‘波’,带的铜钱不多,所以他也不想‘花’这个钱。这多半日的跋涉,人马俱已疲惫,驻马犹豫之间,‘摸’到了怀中的钱袋,这是临行之前,曹璇送行亲手给的,一股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正沉浸其间,热情的店小二已经拉过缰绳招呼道:“客官请下马,小店备好了上等的老酒,马料,客官饮马歇息片刻再赶路如何?”

如此热情,卫青也不好拒绝,只好下马跟随小二进了小店。

小店确实不大,院子西边角落是马厩,已有四匹马在静静的吃草,三进三出的六间平房,厨房旁边便是厅堂,摆着几张简单的桌椅。卫青先卸掉马鞍,用麻布擦干马身上的汗水,嘱咐小二道:“汗水干透之前不要饮马、喂料。”

小二见卫青不顾自己歇息,先伺候马,有些诧异。卫青心疼马匹这两日长途跋涉,想喂些‘精’料,又问道:“有什么马料?”“本店有上等粟米、谷子和草籽,都是喂马的好东西,粟米一斗二十文,谷子十二文,草籽十文,谷糠五文一斗,寻常草料两文一斗。”

“就要两斗粟米,用温水拌了,一斗米半斗水。”一般来往商旅都舍得给自己‘花’钱吃好喝好,用粟米喂马的很少,更不知道喂马还要温水搅拌。小二见不起眼的卫青这么大方,高兴今天遇到了大主顾,唱诺:“好嘞!客官里面请,我这就准备马料。”

卫青进入店中,因为已是午后,客人并不多,靠里两人,临窗三人,皆布衣短衫,临窗一桌面朝卫青的一人,约莫三十有余,留着络腮胡子,健壮,面有凶悍之‘色’,一直盯着窗外的两匹马,见卫青进来,不住地偷偷打量着他。

卫青在中间的桌子坐下,才发现最里面角落里还有一个年轻人,十四五岁的样子,正要起身,年轻人着青‘色’长衫,身形硕长但略显单薄,风尘仆仆的样子却难于掩饰儒雅之气。年轻人转身见卫青盯着他,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卫青自小受人白眼,见此情形不由得对此人生出好感。

年轻人结账牵马离开,卫青注意到那匹马极为雄壮,怕是难得的神骏。目送他远去,余光见旁边三人也看着离开的年轻人他,细看之下那三道目光是紧紧盯着那匹马,随即三人也结账离开,翻身打马紧跟着青衣少年而去,衣襟下面‘露’出短刀‘摸’样的物件。卫青心里一咯噔,想怕是不好,青衣少年长衫骏马,非富即贵,而这三人面目不善,怕是要对他不利。

卫青也起身,只见青衣少年勒马慢行,而驰道之上商旅往来不绝,这三人也没有机会下手,这才放心,端详起墙上挂的一块木板,上面是菜谱。卫青捡便宜的青菜要了两样,又要了一碗素面,菜是关中常见的凉拌苦苦菜和水煮山‘药’,这让小二很是纳闷,一个舍得‘花’大价钱喂马的客人,却对自己如此吝啬,吃的都是最便宜的饭菜。

卫青取出干粮,拿出锅盔喂给黑熊儿。不一会儿,他的饭菜也上来了,如风卷残云般,一碗素面,两碟小菜已扫落肚中,起身到马厩处,两匹马正在埋头大吃上等的粟米。卫青抓起一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