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博士辕固生(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温安所到之处,家家端出了‘奶’茶美酒,货物也很快销售一空。- *小说&匈奴人没有钱币,实施和亲政策以来,汉朝的钱币才流入了匈奴,但这些钱币尚没有很好的流通,所以,眼下的商业活动,大都是以物易物。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也学中原各国铸造了自己的货币,但汉人并不认同它们。所以,匈奴人的特产,充当了货币的功用。

匈奴人的‘毛’皮、‘肉’干、草原上蘑菇,‘药’材很快装满了商队的马背,这一趟收获不错,‘交’换到的东西都是匈奴特有的,在内地非常受欢迎的特产,运回去一定能买个好价钱。

温安沉浸在赚钱的快乐中,公孙敖也兴奋难以自抑,在敌人的地界上转了一圈,从容离开,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儿啊。汉军中,如李广、程不识等名将,也不过深入匈奴数十里而已,而他公孙敖,如今已经在匈奴腹地,深入敌境数百里。

返回的时候,他们没有按照原路而回,这是公孙敖的主意,他虽然谈不上熟读兵法,但隐约觉得不妥,原路返回对于商旅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行军打仗,就很容易被人掌握行踪,进而加以利用。

此次满载而归,想来获利不少,所以温安等人也高兴,痛快地答应了公孙敖的要求,一行人向东而去。东边依然是匈奴人的地界,依然是汉商遍地,所以也不用顾虑安全问题。同时,往东走就会绕开沙漠和戈壁滩,沿途景致绝非来路可比。

公孙敖可没闲着,一路上画地图是主要工作,闲暇时间和跟着温安和商队中的年长者学习匈奴语言。

这几天以来,公孙敖和温安带着队伍有意穿过匈奴的‘春’季牧场,通过和匈奴人的攀谈,了解这里驻扎匈奴的情况。温安仗着一副匈奴人的模样,经常出入匈奴人的营地,吃饱喝足不说,还带来了关于匈奴各部的一手消息。

公孙敖将这些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布帛上。匈奴人没有专‘门’的军队驻扎区域,军人在平时就是牧人,一旦部落或者大单于本部有需要,要征集军队,则吹起号角。携带武器装备,骑乘战马的匈奴牧人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就成了庞大的军队。由于日常生活、生产就在马背上的原因,所以匈奴骑兵行动十分迅速,一个上午,便可集结成一只庞大的队伍。

除了日常放牧,匈奴人也经常进行演练,演练的方式就是狩猎。草原上会毫无征兆的响起号角声,呜呜的声音传遍各个帐篷,牧人们纷纷翻身上马,向预定的地点飞驰而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待到人马集结完毕,领头者一声令下,匈奴骑士便纵马驰骋,声势惊人。

公孙敖跟随卫青在上林苑中,和韩嫣等人扮演的匈奴骑兵对战多时,如今才知道,那不过是小儿的游戏罢了,匈奴人与生俱来的战争能力,绝不是生活在内地,自小衣食无忧的汉人所能想象的。

如他一样的孤儿,在汉地都有一个存身之所,不至于冻饿而死,汉人中,如卫青一般身世艰难,自小被赶出家‘门’,独自牧羊者寥寥无几,能像卫青一样的自强不息的人更少,而匈奴人,各个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不是这样,匈奴人就会被饿死,就会失去生存的机会。

匈奴人口中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瞬间横扫草原,‘射’出的箭铺天盖地,一旦经过之后,该地所有活物都绝难存活。狩猎是匈奴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和日常的放牧一样重要,和汉人相比,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场的战斗。

了解了这一切的公孙敖不由得有些丧气,甚至绝望,他跟随卫青一起入伍从军,从小就下定决心,立下愿望,要带领汉家男儿,狠狠地打击匈奴,夺回祖先的尊严与荣耀。在他心目中匈奴虽然是一个很难缠的敌人,但也不至于如此恐怖,直到深入匈奴人中,才觉得了解了真相,真相有时候是令人失望的。

这恐怕也是大部分汉人的感觉,习惯农事‘操’作的汉人总觉得起码狩猎的游牧者不可战胜,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卫青”的年轻人给了他们一个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眼下,这个年轻人,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未央宫中,皇帝刘彻忧心忡忡,自从派出了张骞这一支队伍起,他就心中忐忑。等到张骞百人的小队伍踏上西边的草原,便再也没有了音讯。其后,他又派出了卫青和公孙敖,不同于张骞是带着皇帝使节身份出行,卫青他们完全是军事间谍,非但不能向匈奴人公开身份,就连边关的官吏、军士都要守口如瓶。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张骞的道路虽然艰险,倒也有理由抗辩,而孤立无援的卫青、公孙敖恐怕更加凶险。瞬间,皇帝有些后悔此次行动,失去卫青这样的一位将领,对他的皇朝他的人生是一个天大的损失。

若有惆怅的皇帝来到卫夫人宫中,卫子夫见皇帝面‘色’忧郁,不敢怠慢,赶紧烹茶抚琴,‘侍’候皇帝。

此时的卫子夫,已经贵为夫人,虽然怀胎十月,生下的只是位公主,这也使得皇帝和太皇太后十分高兴,当然,窦太主和皇后是不高兴的人,而皇太后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两头受气。

由于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