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二十九章 威风(下)(2/3)

作者:蟹的心
……”

陈智一脚将他踢倒:“形势变了!元帅和田四那边,那么多将士的家眷都在咱们营里!咱们的营地一旦失守,元帅那边,会有大麻烦的!”

他拔出长刀挥舞:“南面是北清河,北面有湖沼淤泥,都不用管,只要守住东面!诸军立即行动!快!快!快!”

与寻常的红袄军将领相比,李全在治军上头,算是特别严谨的了,他对基层士卒的掌控能力也强。

故而随着陈智的号令,大批兵马蜂拥而前,虽然难免散漫和混乱,却尽量把营地东面的防御填得实在。

前前后后七八条壕沟,四五条交错的栅栏,无数拒马组成的营垒之后,很快就站满了手持刀枪剑戟的士卒。

而各队的将校也飞快地奔回本队。在密集的人丛带给了他们安全感,使他们稍稍驱散了压力,高声呼喊着鼓舞部下,也给自己打气。

“不要慌,不要慌!”

陈智继续指挥。他亲自站到了营地前端,而让郑衍德带着更厚实的兵力在后方不断铺开,并立即拆除多余的帐篷,留出撤退的通道。

这是自居弱势的守营之法,一方面紧紧依托防御设施,同时做好逐次后撤的准备。

他希望坚持的尽量久些,消磨定海军的锐气,给去往铁岭的李全争取时间。

只要铁岭方向能赢,定海军一时占到上风,最终也只有俯首。

甚至,哪怕铁岭方向没能赢下,己方只要顶住了定海军这一波猛攻,后继李全折返,己方总还有翻盘的机会。

就算山东容不下,河北容不下,那也无妨,还可以去投奔蒙古人!

定海军总能获得一时的胜利,难道还能持久与大蒙古国对抗?蒙古军迟早会再度南下,他们会击败所有的敌人,而李全和陈智等人,都会成为站在胜利者身旁的盟友,和胜利者一起瓜分无穷无尽的利益!

在陈智的正对面,汪世显和郭仲元并肩策马。

在他们的四周,是高耸如林的铁枪,闪耀亮光的甲胄,随着行军时手臂挥动而起伏的长弓,还有各种颜色的军旗。

这样大规模的军队垓心处,本来应该是代表定海军节度使郭宁的红色大纛。但这会儿,郭宁并不在军中指挥,处在红色大纛位置的,是绣着“汪”、“郭”二字的将旗。

汪世显很喜欢这种感觉。

汪世显个人的武力,在勇将如云的定海军中殊不足道,所以早些时候,他在定海军中,常常负责后勤之类琐碎事务。

但在海仓镇与蒙古人厮杀过后,汪世显觉得自己的变化很大。

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天生就该生活在军队里。只不过,他喜欢的军队并非大金国边境常见的乣军,而是真正训练有素的,能打胜仗的精锐之军。

他喜欢待在军队里的感觉,喜欢和粗鲁的部下们开粗鲁的玩笑,更喜欢定海军中上下一致,秩序井然,一声令下,万众趋驰不顾的模样!

“这姓陈的,听说是李全的同门师弟,看起来,倒也不蠢。”

看着前头明显是临时造就,但又颇显严密的营地,看着营地间一队队排开的守卒,身边的郭仲元大声嚷了句。随即用戎袍捂着口鼻,遮挡住烟尘。

因为甲胄震动的哗哗声和马匹走动时的沉闷声响交汇在一起,汪世显没听清郭仲元的话。他侧过身,露出询问的神色。

郭仲元抬高嗓门问道:“是不是调弓弩手向前,先射他个两轮三轮?半刻时间就够了。”

汪世显抬头看看前方的情形,再看看五六里开外,隔着北清河的那处高坡。

他和郭仲元都知道,郭宁此刻就身处高坡之上。

郭宁正在看着他两人的指挥,等着定海军打出一场干脆利落的、碾压式的胜利,以彰显威风!

汪世显说:“传令,一步一鼓。”

隆隆鼓声的节奏骤然加快,鼓点急促而铿锵,催促着将士不断向前。

他说:“五十步后,弓手齐射一轮。”

五十步后,箭矢从军阵之中如飞蝗般射出,猛烈地扫过敌营。而敌营方向也有箭矢还射,数百支箭矢落在定海军的军阵里,打出许多细小的缺口,随即被后继的将士填补。

近了,大军继续直扑敌营。

最前方的将士手持的长枪,与敌人从拒马后头探出的长枪开始撞击,发出噼噼啪啪的密集响声。

站在壕沟前头的将士,开始把背负的土袋往壕沟里猛扔。

鼓声隆隆,节奏不变,全军继续前压!

汪世显拔出长刀在手,向前平举:“杀!”

郭仲元随之拔刀:“杀!”

队列最前方,素有猛将之名的张惠狂舞长枪,厉声高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