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4章 陈刺史,信得过!(1/2)

作者:红色小雨伞
甘蔗其实是有的。

据考证,这东西原产地可能是印度或者新几内亚,后来传到南洋群岛,大约于周宣王时期传入中国南方。

目前大唐也有制糖产业,主要集中在岭南一代,原料是甘蔗,产品是低品质的黑砂糖。

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不论是甘蔗种植面积,还是制糖产业规模,都小得可怜。

琼州岛就更不用说了。

尤其到眼下所在的琼州,总人口才那么点,谈种甘蔗发展制糖,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再加上品种问题,显而易见,这种源还是从现代社会来比较妥当。

这也是陈远身为刺史为本地想的一条生路。

发展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年头交通不便,人们还在为吃饱穿暖发愁,旅游不好搞,也只能是搞搞这些了。

依托这里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一个盐,一个糖,再来点海鲜加工,足可以让当地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关键这些东西不但能内销, 还可以出口,这样依托琼州岛独特的地势, 修码头, 搞海贸, 绝对爽得飞起。

为此他也没花心思。

足足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他才搞到了需要的甘蔗。

其中又有少量的准备种来自己吃的黑皮甘蔗, 也叫果蔗。

因为相比制糖用的硬皮甘蔗,这种糖分虽然低一些,但是软, 好咬。

这段时间琼州府也发生了不少事。

首先是席君买顺利归来,原本仅有百余的募兵队伍迅速扩充到两百人以上。

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一半操练,一半执行任务, 使得琼州地域治安风气呈现出极大的和谐安宁。

其次启动了以水车为代表水利设施建设及灌溉系统工程,现在府衙下属专司这方面工作的官员吏员几乎住在了田间地头,治下县衙也给予了极大的配合。

再次,府衙一举打掉了一个以本地黎族妇女儿童为目标的犯罪团伙, 有关推动两族交流融合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眼下出来交换物资的黎族百姓分明多了, 经常可以在集市上看见。

东西还不少,有本地特产的香米, 本地特色的乐器, 槟榔, 木薯粉,等等。

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 比如穿山甲之类的保护动物。

不过交流方面还是存在不小的障碍, 一般这些黎族百姓也只接受以物易物。

陈远也没太关注这些。

甘蔗种弄回来,第一时间他便点齐人力物力畜力, 开始往田埂上拉。

与此同时,有衙吏快马加鞭到处喊,“发钱啦, 刺史老爷发钱啦……”

这样子, 于是很快就有不少人闻讯而来。

毕竟钱还是很香。

而且新来的刺史老爷人很好,年轻和气, 办实事, 虽然时间不长, 但早已名声在外。

陈远也不含糊。

看人来得差不多, 直接站上马车车顶,拿出扬声器:“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兄弟姐妹,我,本州刺史陈远,今天来给大家,发钱了。”

很激情。

刻意停顿加重的语气,高举的拳头,再加上扬声器的协助,一时间场面虽然安静,却又莫名有种火热。

便在这样一种场合下,长乐大喊一声好,带头鼓掌,然后立马大片的掌声响起,聚拢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陈远很满意,抬了抬手:“但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大家应该也明白,这钱不会平白无故的给大家,所以,想要拿到钱,还是需要有所付出。”

“陈刺史您还是直说吧,要我们干什么?”

谷纶

“对,直接说,只要是陈刺史说的,我们大家都支持,大家伙说对不对?”

“对!”

“……”

威望还挺高。

这还没怎么开口呢,就清一色振臂高呼大喊支持了。

关键也没事先策划演练,全都是发自内心。

一看这架势,陈远便也不拐弯抹角了,直言道:“好吧, 既然大家这么热情, 那我就直说了。

我, 陈远,想在琼州发展属于咱们大唐的制糖产业, 但是制糖,需要大量的甘蔗。

所以今天大家的任务,就是把甘蔗领回去,按照府衙给的要求,规规矩矩认认真真都种上。

这活也不白干。

鉴于今年是头一年,为了让大家伙安心,我预先支付大家每斤甘蔗一文钱,等将来收成了,所有的甘蔗,一文钱两斤,有多少要多少。”

“那要是没种出多少呢?”

“对啊陈刺史,要是没种出多少,或者干脆绝收,这钱是不是又要退回来?”

“……”

顿时周围人群又哄笑。

陈远笑着说道:“当然不会,如果亏了,算我的,不用退哪怕一文钱,反过来,如果种得好,产量高,甘蔗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