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45章 大变动(2/3)

作者:混乱不堪
ms;一方面是因为方贺文确实能干,有他在,则西北的边军便没有后顾之忧,二则,是因为先帝早已察觉到了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心中已然开始物色起接班人来了,届时新老政权交替,朝局势必会出现一定的动荡,陕西既有富庶的三川之地,又是阻拦西夏入侵的屏障,决不能有丝毫变故。

而后新帝继位数月后,方贺文又上了一道折子,同样是辞官归老的折子,可刚刚即位的永安帝还没来得及回复,西夏便打了过来。

战事一起,哪有临阵换将的道理,而且对于陕西的事务,没有人比方贺文更熟了,方贺文也知事情的轻重缓急,当即便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调动陕西境内的所有资源,全力支持榆林的英国公。

持续了大半年的大战结束之后,又有战后西北地区的重建,新纳入版图之中疆土也需要治理等等一系列繁重的事情,终于将这个年近古稀,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之上的老人击垮。

如今方贺文已然病倒,但陕西的通政使司还在,通政使司里头的一应官员也都还在,短期之内,陕西的政事虽不至于出什么岔子,可却不能长久如此,否则的话,群龙无首的陕西定然会出现混乱。

而且现如今战事刚平,陕西的政务正是多如牛毛的时候,这个陕西布政使的人选,可有的挑了。

卫允对于方贺文的印象极好,卫允在庆州任知州之时,时任陕西布政使的方贺文对卫允便多有拂照,而且若不是有方贺文这个精明强干的上官在,当初卫允可没那么容易升官到汴京。

卫允听到方贺文病倒的消息还在方贺文的大儿子上奏之前,不过对此,卫允除了表示惋惜之外,也没有任何办法。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天道如此,卫允又不是神仙,没法儿逆天而行。

最关键的是,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和后世没法相比,一场普通的风寒感冒甚至都有可能要人性命。

如今朝中对于继任陕西布政使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永安帝有心提拔自己人,可他的那些个亲信心腹当中,除了一个顾廷烨还读过些诗书,中过举之外,其余的那些尽都是些大老粗的武将。

而一直于朝政不怎么理会,只如一尊老佛高坐在龙椅之后,珠帘之内的曹太后,也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发声,想要提拔自己人了!

大相公韩章倒是公允,不偏不倚,想要仔细在朝中挑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去接替方贺文的位置。

毕竟如今西夏虽已战败,但战力犹存,若是再过个几年,待西夏缓过气来,说不定又会动什么歪心思。

陕西乃是重中之重,决不能有失!

与此同时,诸位大相公和各部已然商定,关于这一次西北大战的封赏也下来了,而对于锦衣卫一应有功之臣的封赏,永安帝也做出了决断。

现任锦衣卫同知张千均,加授昭勇将军,调任河间府的霸州,任信安军指挥使,领正三品衔。

现任黑甲军统领,锦衣卫指挥佥事袁文绍,加授定远将军,升任锦衣卫同知,领从三品衔,当然了,黑甲军统领的位置就得交出去了。

现任北镇抚司镇抚使郭淅庭,加授明威将军,升任锦衣卫指挥佥事,领正四品衔,同时兼任黑甲军统领,调往西北,坐镇庆州黑甲军大营。

原本卫允建立在庆州的北镇抚司大营也早已改为了黑甲军大营,虽依旧隶属于锦衣卫,但早已不再是北镇抚司麾下了。

甚至于黑甲军统领在品阶上,要比镇抚使高上一级。

原本在锦衣卫之中任指挥佥事的小段将军,也因为在这一次大战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被调往京郊大营,任京卫的指挥同知,给顾廷烨当了副手。

而北镇抚司镇抚使的位置,由一个叫做张进的千户接任。

而卫允的大舅哥张千重,在蜀地一战之中居功至伟,被加授为从二品的奉国将军,调任五军都督府,任都督佥事一职。

而此番与西北一战之中居功至伟的英国公老将军,卫允的老丈人,被加封为光禄大夫,正一品的上柱国,同时调任雁门关,兼任山西都司的都指挥使,统辖山西全境,以及河北部分边境的防御事宜。

而原本在雁门关的郑老将军,被调往西北,和英国公交接换防,原本在霸州的郑小将军则被调回了汴京,在顾廷烨的账下听令,领了个正四品指挥佥事的差事。

最后就是卫允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