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章 蝗灾(三)(2/3)

作者:大河坝
悟,是啊,曹黑子生性多疑啊,而两攻徐州之后,刘备陶谦跟他可以说是不死不休,他们都是他的敌人,这厮相信才是有鬼了!

陶谦抚掌大笑,说道:“田凡呀田凡,想不到你还有军师之才呀!看来我想征你为这典军都尉还是屈才了!哈哈哈……”

刘备眼睛亮的惊人,对田凡拱手一礼,说道:“田先生果然大才!改日一定到田先生家里聆听教诲!”

田凡赶紧摇着双手慌慌张张的说道:“玄德公谬赞了,厅中诸位皆有大才,我不过是黄口小儿顺口胡蒙罢了,当不得真!”他是真怕被任命为军师啊!

众人都微笑点头,张飞和曹豹则是哈哈大笑,毕竟有人夸自己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嘛。大家看着谦逊的田凡是觉得怎么看怎么顺眼啊,有本事又没多大脾气的人总是受欢迎的。田凡继续说道:“继续刚才的话题,嗯,曹孟德应该不信,孔北海应该会相信,袁公路这个人,向来自大,估计他也不会相信,其他势力我们也鞭长莫及了,等我们的信使到了,可能蝗虫都飞起来了!现在主要应该考虑曹孟德和袁公路这两边的问题。

凡认为,我们一方面由陶使君通知曹孟德和袁公路,就说马上有蝗灾发生,让他们注意防范,另一方面则由陈汉瑜先生、陈元龙先生、糜子仲先生、曹仲宏将军(曹豹字,自己编的)几位,分别通知这两州中与各位关系亲密的世家豪强,让他们做好防范。至于其他,我们就管不了了!……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在古代,地方世家豪族在地方的影响力往往高于朝廷,官员们说一句话,往往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实行下去,这也是每一任官员就职后,必须跟当地大族搞好关系的根本原因!…,

几个人都点了点头,其实就算田凡不说,大家也会去通知自己相熟的世家,一方面真怕飞蝗从其他地方过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与其他世家之间的联系,利人又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田凡说完,对陶谦和刘备一礼,说道:“使君,玄德公,在下有些揖越了,见谅!二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陶谦一摆手,“很好,就按你说的办就是了!我们二人没有什么意见!”事情说完了,众人分头行事。

田凡回到家中,对老爷子和老太太说起现在的状况以及陶谦对自己的安排。老两口表示理解,并嘱咐他要保重身体。晚上,田凡又去糜家跟糜贞道了别。看着糜贞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田凡差点就想说不去了!可最后还是忍住了,毕竟正是要紧。跟糜贞说了会话,告诉她自己很快就会回来,会给她带礼物,最后还是一个小故事把糜贞哄笑了。哎,有个媳妇也挺累是不?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田凡一直很忙,跟着糜竺和简雍一起巡视各地,指导灭蝗。除了忙忙碌碌的事情,纷纷扰扰的迎来送往,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一是在巡视过程中,田凡的每一餐,都会让当地官吏准备一道与蝗虫有关的菜,从蝗虫卵到蝗虫幼虫到成虫,每餐必吃。而且还要求巡视组的成员一起吃,一开始糜竺和简雍还有点不敢吃,后来也跟着田凡大吃蝗虫。随着巡视的进行,两人也发现了吃蝗虫的好处,那就是甭管头一天有多累,只要头天晚上吃了蝗虫,第二天照样精神奕奕。

后世科学研究证明,蝗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确实有增强体质的作用。只是这些没法跟他们讲,反正只要他们能体会到这个好处就行了。在田凡的带动下,在巡视组成员的带动下,每到一地都会掀起一阵食蝗的热潮,而且田凡离开后,这股热潮也没有再退下,后来就逐渐的形成了徐州地方民众吃蝗虫的习惯,蝗虫也悲剧的成为了徐州人夏秋季节招待客人的一道必备佳肴。

另一件事是,在巡视到彭城国境内时,突遇猛虎,这头可怜的老虎估计是饿疯了,彪呼呼的跑出来行凶,没想到遇到了田一田二两个身高两米的变态,这俩人赤手空拳把那头老虎给活活虐死了。这在后世就是犯罪啊,田凡如是想道!

六月份。长城县,位于雍州扶风郡,距离武功县三四十里。小县城非常小,大约有三千户人家,不足两万人。县城北靠骆谷水,城南十里为骆谷,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县里的百姓们大多不止伺候农田里的庄稼,农闲时还打渔狩猎。三辅之地地处西北,虽然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本来应该是气候宜人的,可沧海桑田,到了大汉朝,这里的气候已经大不如前。

唐琛是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人称老唐头,以一手打猎的好本事在长城县小有名气。他一手箭术十分了得,射到的猎物大多直接命中眼睛,对皮毛没有丝毫损伤,所以他的猎物最受欢迎。今年大旱,地里的粮食眼看是指望不上了,宋老头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孙子背着家伙到骆谷打猎,补贴家用。

由于天旱,大型猎物少得很,他们经常打到的只是些兔子之类的小型猎物,所以他们并没有带弓箭,而是选择了下套子。套子很简单,只需要一根坚韧的麻绳和几根用来撑住麻绳的草杆。将麻绳一头固定住,一头系成一种特殊的活扣,大小能容纳兔子头通过,而身子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