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三章 盐(2/3)

作者:大河坝
陈登说道:“主公!登认为,呵呵,我们应该先跟广陵的盐商谈一谈!”

刘备说道:“呵呵,正当如此!”经过陈珪的努力,广陵郡有部分大族支持刘备,可大多数都没有表态,甚至有些明确表示不支持刘备。现在有了盐,有了海量的盐,不怕他们不答应。

广陵郡,在汉初为广陵国,是吴王刘濞的封地。吴王刘濞在广陵建了广陵宫,作为自己的宫殿。他的封地很大,包括三国时期吴国的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也就是说,他的封地就是长江以南的扬州全境,以及广陵国!

说起吴王刘濞,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一个造反者,失败者!其实不然,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别的不说,他是全球历史中第一个免除农业税的人!他到达封地之时,那里并不算富庶,百姓穷困潦倒,官府也年久失修。可是,经过他的努力,造船业、盐业、造钱业(这个比较猛)三大支柱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四十年后,那里完全变了个样子。百姓安居乐业,民生富庶,甚至他免除了农业税,逢年过节的,他还给百姓们发福利,那些年长的老人,都有养老院赡养,没有父母的孤儿,也有官府收留并教育!

那时候,广陵国主要的产业是煮盐,为了方便运盐,刘濞开凿了从海陵通向广陵的运河,可以看做是大力支持工商业的一大举动。他封地中,长江沿岸的一些县的支柱产业是造船,吴地发达的造船业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由此发展起的大量的船商,甚至三国时代的吴国水军所用船只,也都是他们的后代生产的。而长江南岸不靠江的地盘,有很多铜矿,可以造钱……可惜,他时运不济,遇到的是汉景帝和周亚夫,如果他遇到的是别人,真的很难说他的造反会不会成功!…,

广陵的大族中,多数是做盐商的,除此之外,少数经营造船业。如果刘备派人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有很多盐,比你们的便宜的多,他们能不心慌?再一引导,就说我们这里的盐太多了,我们是卖不了的,怎么办呀?那帮人就会说了,那啥,我们有销路,我们帮忙吧?

晒盐的成本,也就是煮盐的十分之一,可能还不到,就算以五成的价格卖给盐商,刘备也是大赚!这样一来,既可以分化那些骑墙派的广陵大族,二来又可以赚钱,好处呀,大大地有!

刘备一拍手,连连点头,口中直呼,“此计大秒!”众人也都回过神来,全都大呼妙计。商量后,刘备决定,这件事由陈登做,他本身就是徐州大族出身,跟广陵的那些大族能说得上话,打交道也方便的很。

这时候,刘安说话了,“主公!有一个问题,您要早点考虑!”刘备一看是他说话,点点头,问道:“刘安,有话就说!”刘安答道:“主公!盐田那里的安全,我可以打包票!可是……具体的经营,我却不懂,您看是不是找个人跟我一起去那里?”众人听完,都是一愣。也是啊,你让一个军汉去经营盐场,确实有点强人所难!刘备看了看厅中诸人,却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这些人都各自有各自的工作,根本没经历管盐场的事情。

田凡想了一下,对刘备说道:“主公,凡,有一个人选!”

刘备连忙问道:“哦?何人?”

田凡答道:“陶商陶伯宁!此人……有商才!且为人稳重,不贪财,可以委以重任!”厅中众人都不说话,陶商也许是个合适的人,可他是陶谦的儿子,这件事,就多少有点难拿!徐州还是有许多官吏对陶谦有感情的,万一他们撺掇陶商搞出点事情,这就是一个麻烦!

刘备点点头,想了一下,慢慢开口道:“陶使君去世的仓促,备没能与他见上最后一面,实为憾事!他将徐州交给我,未尝没有让我照顾两位贤侄的意思在内!好,既然伯光开了口,我答应了!相信伯宁不会让我失望的!”众人齐声道:“主公英明!”田凡也对刘备的大气,感到由衷的佩服。

刘备着人去请陶商,其他人继续商量些事情。不一时,陶商来了。见礼后,刘备把事情一说,陶商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不当官!管盐场可以,但是,他不拿官府的俸禄,不是官场的一员!刘备劝了劝,发现这厮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也就只好作罢!

事情商量完了,田凡也就回家了。回到家中,跟父母说了几句话,他发现没看到田坤,问道:“父亲,坤弟呢?”

田亮老爷子捋了捋胡子,满意的微笑道:“呵呵,这孩子,郑老先生刚决定要收他为徒,他就开始上心了!说是找月英那丫头学术数去了,呵呵!”田凡听完了,就是一愣,这孩子还真有心!难道真的是因为要拜师了?

再说几句话,田凡告辞,返回小院。果然,往常天天听到的抚琴声没有响起,往日里常常听到的欢笑声也没有了,气氛有点不同寻常。田凡打眼一看,原来几个丫头都在亭子中间呢,田坤也在,这时候听到的是黄月英的声音,“哎呀,你可真笨!又错了,已经连续错了好几题了!我真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学生!”其他几个丫头都在掩嘴轻笑,噗噗哧哧的,而田坤,跟个小学生似的,站在那里一脸的手足无措,连手都知道该放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