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五五章 巨子令(1/2)

作者:大河坝
巨定,湖名,为今山东广饶东北清水泊的前身。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很大的湖泊,不比太湖小。淄水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南淄水和北淄水,发源于沂山,流向东北并最终流入巨定湖的为南淄水,而从巨定湖流出,最终汇入渤海的为北淄水。除了南淄水之外,女水、浊水、时水、羊水、巨昧水等河流都流入巨定湖。

巨定湖水域宽阔,水波连天,可谓一时之景。但是湖水并不算深,多数地方行不了大船,在春秋枯水季节,大部分湖底都会露出水面,这也是袁谭没有在这里设立水军的主要原因。像蒋义渠的坐船虽然不小,可是吃水不过五尺,并不算太深,这才能在湖中大部分地区畅通无阻自由往来。

这里物产丰富,鱼虾蟹贝、菱角荸荠等产量颇丰。这里风景秀丽,湖畔芦苇、菖蒲丛生,不时有一群野鸭或者一只白鹭嘎嘎叫着飞向远方。湖中生着许多野生莲藕,此时正是盛夏,荷花怒放,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或者畅游于水草之间,景色实在是让人留恋。

如此美景对于蒋义渠这种军中汉子本就不是十分在意,更何况现在他听了惊人的消息,更没有丝毫欣赏的**。他满脸惊讶地扭头看向杜夫,惊声道:“你说什么?”

杜夫从容地一笑,看了他一眼,再看湖水里一群在船头游动的雨,道:“杜某刺杀田凡却被他手下的剑客阻挠,不幸失败,只将他刺伤。不过我那一剑刺伤中了他的胸口,伤势很重,算起来他应该活不久。后来我趁乱逃出,并且暗中观察徐州军的动静,他们匆匆撤退却不敢赶路太快,仅仅撤了两天又停下脚步,所以我估计田凡的伤势应该加重了,说不定……他已经死了!”

蒋义渠听了杜夫的解释,再对照自己了解的情形,越发感觉他说的不错,按耐住激动地心情,他道:“你为何要杀田凡?”他相信杜夫有这么能力,自己的斥候根本无法突破徐州军的严密防守,可是杜夫这种侠客却完全能做到。关键是,为什么?杜夫为什么要杀田凡?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

杜夫呵呵一笑,低声道:“我是墨家传人!”

这句话说出来,蒋义渠完全信了。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被后人称为墨子。墨子在春秋时期创立墨家,做为一个有政治信仰的学术派别存在于世,与法家、儒家和道家并称为四大显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对诸侯之间的战争持反对态度。春秋时期,墨家经常干涉诸侯之间的征伐,最有名的事例为公输班与墨子之间就楚宋战争时做出的种种举动,有时候甚至会派出墨家侠客,即政侠以武力威逼。曾经有一段时间,墨家政侠一出,天下诸侯震动,许多小诸侯面对墨家政侠的时候,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派别,至战国后期,逐渐合并为两个派系,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这个时期,墨家的影响力已经缩小了很多,与其他三家相比已经很小。

墨子的主张在向往君权独裁的我国没有市场,在秦朝一统之后,我们只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他对墨家也采取了一些打压措施。从那之后,墨家陷入低迷,但是并没有消失。

汉朝建立之后,先是遵行黄老学说,之后独尊儒术,墨家所研究的学问,诸如光学、力学、逻辑学等一直受到打压,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汉武帝时期,武帝对豪强的打压,更是将墨家侠客一派打入深渊。从那之后,墨家似乎消失无踪,但是几百年来发生的许多事,被许多人认为有墨家的遗风。尤其是王莽之乱,有人认为王莽之乱就有墨家的推动。

墨家侠客“急人之所急”的义行,虽然不为帝王将相所喜,但是却很受老百姓的喜欢。汉文帝时有游侠剧孟,以商贾之资助人,无论何人有难,求救上门,哪怕是夜半三更,“有必求,求必应,言必行,行必果”,声名布天下,他母亲死时,士庶“送丧车千乘”,到他离开人世时,家资不值十金。以公正闻名的史书《史记》中,太史公对他们的评价颇高,“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帝王将相不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不守规矩,难于管理,而且有能力反抗他们的管理。就如韩非子所言,“侠以武犯禁”,这里的“禁”自然是指的帝王将相所指定的规矩。而墨家游侠为了他人之名,可以不爱其躯,为了天下人之利,摩顶放踵,从头到脚,没有不可以牺牲的。他们有能力,有影响,受百姓爱戴,可以一呼百应,还与帝王将相们不是一条心,看不惯他们的许多做法,自然难以受到他们的喜爱。他们天生就是异类,是被打压的对象。

田凡在平寿制造了屠城事件,上万百姓惨死,这种做为召引出墨家游侠的刺杀,并不是不可理解的。

但是,杜夫说他是墨家的,他就是墨家的?想着这个问题,蒋义渠探寻地看向杜夫。

仿佛知道蒋义渠在想什么,杜夫掏出一个小牌牌,递给了他。

这是一块黑色的令牌,非金非铁,惦着比铁轻,不像是金属倒像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