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一五章 这个元旦不消停(十二)(1/2)

作者:大河坝
夏侯渊脸色铁青,双目血红,目光闪动着不甘的火花,静静站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愣愣地看着前面的大河。其实不只是他,包括李典、于禁、司马朗和曹纯,他们的脸色同样难看。五人的眼角中,都有泪花闪动,神情中有着浓浓的悲伤。

此时是腊月二十九日夜晚,经过长时间的周密部署,并几次推演,在司马朗提供的精密情报被反复确认和证实之后,夏侯渊几人终于踏上了征程。

第一步,就是从潼关过河,到达大河对面的风陵渡。

此时的潼关,其实还称不上潼关。潼关始建于建安元年,到现在为止,只是初具雏形,其建设工作却因去年的旱灾停了下来。关中诸侯也好,曹操也好,都没有继续这个工作。

潼关东北方向不远处,就是风陵渡。黄河被华山所阻而改道,在此处变由北向南为由西向东的走向,因而河水变缓,河面变宽,适宜摆渡。

风陵渡,历代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是连接河南河北的重要通道,其作用甚至比其下游的大小孟津以及五社津还要重要。历史中的曹操和马超、韩遂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

天气寒冷,风陵渡口大河水面冰封,这本来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夏侯渊等人却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们的一场悲剧。

大军过河,从过了三分之一冰面开始,夏侯渊就感觉不妙。大河边缘很厚实的冰层,到了中间位置变得很薄,当士卒们走动之时,冰面发出呻吟,仿佛随时不堪重负。可是,此时此刻,回去也不一定能活,且他们的任务太关键,夏侯惇几人稍事商量,决定大军分批过河。

于是,本来密集的阵型被打乱,骑士下马,牵着马儿小心翼翼的前行。整个渡河过程长达两个时辰,这才将整只军队过完。

可是,损失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看似无害的大河,吞噬了他们多达两千的士卒,其中包括近五百骑兵,疼得曹纯差点掉进冰窟窿里。

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其中三千骑士,还没等参战,就损失了两千,他们的心怎能不滴血?

收摄心神,看看依旧唏嘘不已的四人,司马朗劝道:“四位将军,节哀顺变!风陵渡已经被拿下,而且我们损失并不大,并且,也是最重要的,守备风陵渡的三千敌军,没有一个走脱。这样一来,以后的战事会越来越顺利。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请四位将军振作起来,我们不能对不起妄死的弟兄!”

夏侯渊收起悲伤的神色,振奋的挥挥拳头,道:“伯达教训的是,我四人不分轻重了!”

微微一顿,他道:“按照事先的计划,我们现在就出发!”

言罢,他看向曹纯,有些担忧地道:“子和,说起来这是你第一次独自领军做战,还望你多加小心,不要辜负了大兄的殷切期望!”

曹纯严肃的点头,抱拳道:“请秒才放心,兄弟心中有数!”

夏侯渊点点头,抱拳道:“如此,保重!”

曹纯对几人抱拳,道:“保重!”言罢,他翻身上马,带领两千五百骑兵,两千精锐步卒缓缓出发。此次路程较远,足有两百三十里,他不能不吝惜马力,不然就是到了地方,也根本无法做战。那些步卒是夏侯渊的部曲,他们跟着夏侯渊早就练出了三天五百,六天一千的本事,一天一夜的时间,足够他们跑到地方,配合曹纯打好那一仗。

夏侯渊等人望着消失在黑暗中的曹纯一行,心中多少有些担心。毕竟,敌方有一万兵力,且背倚坚城,这场仗,不好打呀!

司马朗咳嗽一声,道:“三位将军,此时不是担心子和将军的时候,我们的责任也很重大!敌方两个城池,三万多军队,虽然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可其中的三千匈奴骑兵可不能小看了!”

夏侯渊严肃的点头,道:“先生所言有理,我们现在就出发!”

言罢,他大手一挥,不足一万人的队伍出发了。

次日傍晚,他们突兀的出现在盐城。

盐城是个好地方,从名字就能听出来。此地滨临一个不大的湖泊,这个湖泊却几乎是个不毛之地。因为,这是一个盐湖。盐湖和周围的盐矿,造就了这个神奇的地方,使得此地富庶非常。河东卫氏富甲一方,能跻身大汉四大象之列,与这块地方有很大的关系。

盐城的盐,曾经对三国的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历史上,司马懿屯兵关中之时,一直依赖这里所生产的盐,来积攒大量的财富养活军队,与蜀汉相持。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盐场,那么关中之地,就不可能守得住。直到后来邓艾、钟会一战灭蜀,都与这个盐场息息相关。只是现在不一样了,徐州所产的大量质优价廉的盐,通过走私或者正规渠道进入各地,对这里的盐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卫家的财富缩水严重。这也是卫家抓走田凡,想索要酿酒技术的原因之一。

这个小城不大,长宽不过三里,为简陋的土胚城墙,高度才两丈左右。城内居住的人不少,但都是盐场里的奴隶。因为方圆几十里内不能耕种,只能熬盐晒盐,且盐被卫家控制,所以也没有人会到这里,除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