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九二章 天雷勾地火(三)(1/5)

作者:大河坝
张道陵可谓奇人,他自幼聪慧,七岁时,开始学习儒家“五经”,以后,不断学习当时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到十九岁就已经成为博学鸿儒,开始到外地讲学。二十四岁,举荐为官,但当他发现当时地方豪族与官场中人相互勾结,鱼肉百姓的事之后,他很苦恼,但却知道,以自己一人之力,不可能有所改变。于是他再也无意官场,发誓修道拯救百姓。他曾经在龙虎山,青城山,巴蜀等地传教。在巴蜀的时候,他遇到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机遇!

当时的巴蜀一地,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组成的部落,这些部落非常原始,部落里的人崇信巫术巫蛊。张道陵经过研究之后,将当地的巫蛊之术与燕齐神话相结合,于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一四二年,创建正一盟威教,教中人称之为正一教。因为要入此教,必然要缴纳五斗米,所以民间称之为五斗米教,又叫做米教。公元一四三年,张道陵率领弟子王长等人,于青城山降服了“六大魔王”、“八部鬼帅”,使青城山得以安静,山民安居乐业,山民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即为“张天师”,所以,此教又名为“天师教”。

正一教,乃是中国道教的第一家,从此之后才陆续出现了许多其余流派,比如丹鼎派,茅山,李家,净明道,闾山派等等流派。在中国古代,道士的存着可追溯到三皇五代时期,但那时候他们被称为方士,术士,或者方术士。张道陵创造出正一道之后,才出现了道士这个称谓。但直到汉末,对于道士的称谓依旧不统一,魏晋之后,道士的称谓才渐渐规范化。

虽然这个正一教的名称很多,但教内之人一直称呼其为正一道!直到光合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张修继承张衡衣钵,成为正一盟威教教主,遂改正一教为五斗米教。再后来,公元一九一年,张鲁杀张修,夺过正一教控制权,又改名为天师教。

于吉现在的年龄,已经快一百岁了,他出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一百年左右!正一教成立后不久,公元一四二年年末,张道陵在中原传道之时,遇到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方士于吉。那时的于吉,正在整理《太平清领书》,也就是后来太平道教的教义所在《太平经》。

两人攀谈之后,张道陵每有所言,必有所中,往往对于吉有醍醐灌顶之感,于吉顿时把张道陵看出神人下凡一般的人物,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激动之下,立即拜他为师!于是,于吉就入了正一教。

但是,于吉本身的道术修养就不低,张道陵虽然收他为徒,可实际上是把他看成师弟一般对待,在张道陵看来,他们的关系更像是老子与孔子的关系,亦师亦友。但于吉对张道陵佩服的五体投地,的确是真心当他为师父。

在张道陵的帮助下,于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太平清道领》里错综复杂,让人头疼的各种学术整理清楚,并与汉顺帝末年,也就是公元一四四年,让徒弟宫崇将此书献给了汉顺帝,为了增加此书的神秘性,宣称此书为于吉得自曲阳泉水之上。

也就是说,《太平经》一书,并不是于吉所做,也不是张道陵所做,而是集合了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一部书,于吉只是集大成者。

汉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张道陵白日飞升,其子张衡继承正一教,成为正一教第二任天使,史称嗣师。他做教主的这一段时间,堪称正一教发展的黄金时期!道陵祖师耗尽毕生心血,所创造的完整体系终于开花结果。

一时间,教中出现了大量才能非常突出的人!比如,于吉的弟子张角三兄弟等,张衡的弟子张修、糜正、田亮、十不全等,道陵祖师嫡传弟子王长、法县等人所传下的众多弟子,其中最优秀的十个男弟子,号称十大弟子,最优秀的四个女弟子,号称四大美女!一时间,正一教可谓人才济济,如日中天!

可是,道陵祖师什么都好,就是犯下了一个大错误,为以后的无数变故埋下了伏笔!他临终前,并没有定下教主之位传接的规矩,并没有规定必须是张氏直系子弟才能继承天师教。

因为教中优秀人才太多,张衡祖师爷对下一任教主的人选犹豫不决。于吉灵机一动,为他出了个主意!让有继承资格的几名弟子,各自分散到某些地方传道,几年之后,看看他们传道的成果,再予以定论!

于吉名义上是张衡的师兄,可实际上,张衡对他一向当做师叔看待,尊重得很。此时听他这么一说,张衡立即答允。那个时候,是公元一七零年,汉灵帝建宁年间!

十大弟子中,最为教中人看好的有三个,张修,张角,田亮。那时的张鲁,年龄还比较小,道术、武艺都不太突出,并不在十大弟子之列。而十不全,虽然道术、武艺不下于田亮三人,可是,长相太也磕碜!要不是道陵祖师对他同情,收留了他,只怕他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所以,虽然他也在十大弟子之列,可众人都不太看好他。

于是,这十个人就开始了传道生涯!张角首先去了自己老家巨鹿,田亮去了徐州,而张修,则就近来到益州。

三人的传教效果,显然以张角为最好,到公元一七八年,张衡祖师召集各位传道的弟子进行成果统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