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兵分两路(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郑当时:“平阳侯已经报各级官府追查此事,同时侯府也派出了几乎所有‘侍’卫、仆佣四处寻找,但是从平阳县出来所有的道路上,沿途均不见‘女’公子的踪影,按理说她二次离家并不久,如果以常理推算,应该不会走远,但如今遍寻不见,想必是出事了。-- *小说&”

卫青:“庄兄言之有理,我大汉国泰民安,长安、河东两地鲜有强盗,曹璇如若出事,,必然是在穷乡僻壤,人烟稀少的出关之路上,既然此处是出塞必经之路,平阳侯托付庄兄是最为得当的处置。”

郑当时:“的确如此,我接到平阳侯府的消息,就刻意严查过往商旅、车队,可惜,已经数日过去,依然毫无收获。”

卫青:“青替平阳侯府上下谢过庄兄!有些话,卫青羞赧,难以开口,但如今不得不说,这侯府‘女’公子曹璇出走,和卫青有莫大干系,所以卫青十分揪心。”

郑当时:“哦?和仲卿有如此渊源?”

卫青:“庄兄,此事说来话长,容卫青日后慢慢道来。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曹璇,若如她有个闪失,卫青此生都不会安宁。”

郑当时闻得卫青如此在意曹璇,而且言语之中仿佛还不便言说之隐情,所以也不耽搁,说道:“仲卿莫急,出塞之路,就此一条,曹家的‘女’娃走失,也不过是四五日的光景,想必还没有出塞。如今有郑某在此,加上你和公孙兄弟,定叫无良匪商‘插’翅难逃,你尽管放心好了。”

卫青:“庄兄好意,兄弟知晓,只是卫青兄弟二人此次北上肩负重任,实在耽误不得,而曹璇之事更是迫在眉睫。我原本打算和公孙敖两人利用这些商贾,‘混’杂在其中,进入匈奴地界,如今看来曹璇之事更为紧急,这条计划又要搁置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公孙敖此时开口了:“青哥,不如这样,你留在此地和郑大哥一起盘查过往商旅,寻找侯府的‘女’公子,我‘混’入商队,前往匈奴如何?”

卫青:“不行,你一个人深入虎‘穴’,太过冒险,万一有突发情况,连个照应的人没有,我实在是不放心啊!”

郑当时:“公孙兄弟说的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这些商人大多家在长城以南的汉地,出塞也不过是为了金钱利益,如果详细登记其住址家人,加以威胁,想必他们会乖乖就范的。至于说到了匈奴,商人按部就班做买卖,公孙兄弟不动声‘色’暗自记录山川走势,地形地貌,我想也不会有太多危险出现。所以公孙兄弟的所言是可行之策。”

卫青沉‘吟’许久,才说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只好如此了。只是卫青心急如焚,实在不能在此等候,守株待兔,卫青想一个人沿驰道返回,一一探查可疑商旅,以便尽快找到曹璇。”

郑当时捻须道:“如此亦可,老夫虽然不过区区一亭长,可老夫手里有皇帝陛下亲赐一块牌子,关中这些郡县的衙役,老夫还是能调动几个的,你且放心,有我守在此处,必然能万无一失。”

只见郑当时拿出一块牌子,正是表明皇帝近‘侍’身份的金牌。皇帝的使节是皇帝的代表,秦汉时期,以节杖公开表明皇帝使臣的身份,而金牌则是以为着从事保密工作。

卫青见状说:“如此甚好!”

当下,三人分工完毕,郑当时着人持御赐金牌连夜召县令和县司马相见,两人也早已接朝中大员的谕令,着其寻找平阳侯府‘女’公子曹璇,如今正好,马上安排人手,和郑当时合兵一处。

公孙敖也没闲着,马上带人将这些商人一一拷问,将住址,家庭成员等信息一一记录在案,然后表明意图,希望能让公孙敖加入到商队中,借口是公孙敖要到匈奴腹地去寻找失踪的姐姐。

鉴于公孙敖似乎有强大的官方背景,而且如此安排对商人的生意也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这些生意人立刻同意了他的安排,公孙敖选择出北地郡到上谷郡,再继续北上,最后从云中郡出关,进入匈奴地界。这一条道路要比原计划远很多,但是沿途收获也会大有不同。

北地郡是义渠人的故地,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的范围扩大到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

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

云中郡,始建于战国时期,是今天的内‘蒙’古辖区出现的第一座城市。西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云中郡治仍在云中城,管领有云中、陶林、桢陵、犊和、沙陵、原阳、沙南、北舆、武泉、阳寿等十余个县,约分布在今大青山以南、东起至卓资县西境,西至包头市古城湾,沿大黑河流域南至清水河县喇嘛湾这一片地域内。

安排妥当,两支商队将商品合二为一,选出其中可靠、‘精’壮、敏捷之人,组成马队,继续前行,而其中落选者,自然就留在了郑当时的手下,一则是怕他们走漏消息,最重要的目的恐怕是要他们作为人质。

公孙敖是这支队伍的头,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