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进京(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一日,侯府上下突然躁动不安起来,原来是京城皇宫中来人了,并且带来了皇帝的诏令,府中众人在平阳侯夫‘妇’带领下跪迎圣旨。- *小说&

诏命言简意赅,说是公主的胞弟,当今太子要举行冠礼大典,特邀长姐平阳公主进京观礼。

公主有些纳闷,按大汉习俗,男子十八岁行冠礼,就此宣告成年,而太子刘彻年纪不过十六岁,为何要匆匆行冠礼?想到此,公主心中一怔:“莫不是父皇有什么不测,才这么着急宣告太子‘成’人?”虽然有这想法,也不便告诉他人,只好吩咐下人准备行装,不日前往京城。

公主猜的不错,果然是景帝病重,才不得不提前为太子刘彻举行冠礼大典。景帝一生勤政,削弱诸侯,平定吴楚之‘乱’,劳心劳神,再加上北方匈奴的边患和南方诸属国的不安分,让过早的耗光了‘精’力,就在刘彻十六岁的那一年,景帝彻底病倒了。

自知来日无多的汉景帝,想为自己年幼儿子扫清执政屏障,依次将朝廷进行了大换血,而一直意图争储的梁王,也在这时候去世,这让景帝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周亚夫了,这位等于是再造了大汉江山的大功臣,终究还是逃不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宿命,在景帝的威‘逼’之下绝食自尽,还算幸运的是子嗣得以保全。

前元十六年,皇帝的病情日益严重,未央宫内外不得不开始考虑皇帝的后事,而皇帝此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儿就是给尚未成年的儿子行冠礼,从礼制上宣告他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行使皇权了。

来传旨的是太后的贴身宦官,在公主的追问下,不得不将皇帝病危的消息告知。对于一个无忧无虑,长在深宫,天生富贵的皇家贵胄而言,这个消息无异晴天霹雳,皇帝既是天下人的君主也是她的父亲,没有了这个人无异于天都塌了下来。

要不是传旨官一直在旁边提醒,她早就要嚎啕大哭了。

公主吩咐,立刻准备相关事宜,即刻进京,老夫人和平阳侯曹寿虽有不悦,却不敢不依,圣旨中并没有提到平阳侯,他自然不能同去了。

传旨宦官用过饭后就匆匆返回。翌日一早,公主也上路了,平阳侯府八名随从护送,加上公主的四名丫髻,还有‘精’心挑选的骑奴十六人,一共二十余人,浩浩‘荡’‘荡’的从平阳县城出发了。

为避免引起他人注意,公主没有乘坐皇家马车,只是一辆侯府普通公主在车中,透过车窗看着外面,十六名骑奴紧紧随行,经过卫青这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协调,所有人的骑术都有了进步,骑马行进也是有模有样。

卫青在公主车驾的右边第一排,马头稍微拉后马车一个身位,公主的目光时不时从瞟向他,卫青也能感觉,却不敢有所回应,甚至都不敢目光相触。

公主的眼中有了些许的忧郁,不似往日般神采飞扬,却多了几分‘女’‘性’的优美与柔情。

留在侯府作骑奴,并不是卫青的初衷,可似乎他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安排,虽不情愿,也不得不如此。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到哪里也只能随遇而安。

公主眼中闪烁的东西他懂却又不懂,而且不敢去想,他们之间何止天壤之别啊!所以他总是躲着那缕目光。今天这眼中的忧郁让他忍不住牵心,却又不能问不能表达关心,他只是一个骑奴。

出了平阳城西‘门’,就是通往京都长安的驰道。宽阔笔直的驰道,平日里可以并排行驶四辆马车,而此时却挤满了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满载货物的是走南闯北的商旅,熙熙攘攘的是赶路的人群,虽然侯府的‘侍’卫在前面不断吆喝开道,公主的车驾依然走得很慢。

一个时辰过后,马车才前进了二十余里,而驰道之上,人群车马依然川流不息,拥挤不堪,丝毫不见有变畅通的趋势。见此情景,公主不禁皱起眉头,让丫鬟唤过‘侍’卫头领道:“这么慢,何时才能到达长安,你赶紧想个办法,要么清道,要么换个路线。”

‘侍’卫头领是侯府管家曹智之侄曹林,见公主发火,不敢怠慢,扬起马鞭在空中挥动,发出响声,众‘侍’卫也跟着喊到:“平阳侯府车驾,让道,让开,让开……”

人们纷纷避让,无奈车马人流实在太过拥挤,这一让,更加‘乱’糟糟的,车马相撞,直接将路堵死了。有几匹马被惊动了,差点冲到公主车前。

面对此情景,众人一筹莫展。

一身材瘦小的‘侍’卫道:“曹头领,在下知道一条小道,可绕过平阳驰道,直达绛县境内。”

曹林正一筹莫展,闻此言肯定欢喜:“哦?有小道可行,那太好了,快快仔细说来?”

‘侍’卫指着南边的一道山谷道:“此处山中有小道,是前朝驿路,虽崎岖但尚能通行一辆马车,小人往返长安,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如果快的话一日即可穿过山谷,到达绛县境内。”

“此事还是要请示公主再说。”

曹林小小翼翼地凑向马车,对车窗边的丫鬟说明此事,公主有些犹豫,唤过卫青道:“曹林所言你都听到了,你意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