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平阳平阳(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华贵的驷马之车,使用汉军正式制式武器的‘侍’从,卫青有些猜到这人是谁了。-- *小说&平阳县的百姓都以平阳是阳信公主的汤沐邑为荣,阳信公主是王皇后之‘女’,太子刘彻的同胞姐姐,身份尊贵无比,下嫁平阳侯之后,阳信公主的封号也变成了平阳公主。

大多数平阳人并未见过公主,但就是听到关于公主美丽绝伦的传言就足以让他们颇为自豪,似乎公主如自家‘女’儿。

和尊贵的公主相比,卫青似乎对那个‘女’扮男装的刁蛮富家小姐更有兴趣,与遥不可及的公主相比,也许这个‘女’公子更加亲切一点,虽然她看似骄横跋扈,蛮不讲理,实际上只是小‘女’子的小‘性’子,心底不失善良。

越近平阳县城,行人也越来越多,推着小车的贩夫,挑着担子的小货郎,熙熙攘攘,其间夹杂着两旁店家的叫卖声,这一切让久居深山的卫青目不暇接,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看得他眼‘花’缭‘乱’。

这里是平阳城外的七里铺,李先生采购笔墨的时候带卫青来过这里,那时候,七里铺是他来过的最远的地方,站在这里远望,也只能远远看到平阳城楼上的旗帜。

这里是热闹的集市,由于远离县城繁华之地,官府对这里的商品‘交’易睁只眼闭只眼,于是,没有了各种苛捐杂税的集市,很快成为贫苦百姓们‘交’换各自所需的专用场所,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自由市场。开始只是附近的农户设摊儿出售自家土地上出产物,后来,各种手工业匠人也加入到里面,甚至城里的商户也纷纷开设了分店。

平阳侯行猎曾途经七里铺,见这一排繁华,也颇为感慨。所以当平阳县令请示、商议要在七里铺征税时,平阳侯打了个哈哈,此事就算作罢。平阳县有是平阳侯食邑所在,现在侯府有了阳信公主下嫁,底气更足了,侯府虽不参与政事,但毕竟从汉律来讲,这些都是平阳侯和阳信公主的的子民,县令对此也不好说什么,于是成就了这个原本是荒郊的小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平民集市。

热闹的人群,来来往往,摩肩接踵,卫青下马小心地穿行其中,不时碰上赶路的行人,自小无拘无束的月影无所顾忌,甩起尾巴,打翻摊贩的货物,害得卫青忙不迭连声致歉,好在这里民风淳朴,对此大多报之一笑。

忙碌的人群大多是布衣短衫,发髻或用青布包着或‘插’着木钗。身披麻布披风,随意用布带扎着头发卫青就显得有点另类,连自己都觉得不自在,还好,前面就是一家挂着“修面、整须”的摊子,于是拴马,走了过去。

一炷香的功夫,已经大变了‘摸’样,杂‘乱’的头发被梳得整整齐齐,挽起了一个发髻,风尘仆仆的面容也已洗净,剑眉星目,好一个英俊的少年郎,再配上修长高大的身躯,引得街边的路人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

披风已经取下装入包袱,而身上衣衫也脏了,往前几步就有一家衣饰店,卫青上前想选件衣服,老板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道:“客官要看看衣服吗?本店可是这七里铺最好的衣饰店,抱你满意!来来来,进来看看。”

店主的热情让他有点不太自在,只好微笑着点头,还好进了店,店主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店内以农夫的布衣短衫为主,卫青虽然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但内心还是不想把自己当做庸庸碌碌的农夫,遂转到里面,那里挂着的是士子常穿的长衫,虽也是布衣,但卫青觉得比短衣更适合自己。

选了一件靛青‘色’长衫,黑‘色’腰带,一共是三十文铜钱。卫青记得小时候母亲给他置衣,也要三十几文,不由得有点纳闷,怎会如此便宜?可店家生意火爆,容不得他多询问,就被人流簇拥着离开了衣饰店。

卫青这几年打猎收获颇丰,洪伯全都帮他卖卖掉换成铜钱,他也无处‘花’销,一直攒着,临行时全带在了身边,所以出手大方,大一处最大的货栈中,给家里的兄、弟、姐姐都买了礼物。

货栈‘门’口是一个小食摊,摊上摆的正是卫青小时候常吃的砸糕,这是一种用稻米做成的小吃,见到雪白的砸糕,不由得口水下来了。

“这个砸糕多少钱?”卫青先问价格。

“一文两个,两文五个。”摊主忙着团砸糕,头也不抬一下,卫青更加纳闷,他记得那时砸糕一块可是要一文啊,看来离开了家乡这么多年,一切都变了。遂掏出了两文钱,店家拿一根竹枝串起五颗砸糕团子,递给他。

咬了一口下去,那个香啊,这是家乡的味道。

正待吃第二口,突然闻得一声鞭响,紧接着是破空之声,卫青一个侧身闪过,回头一看,原来又是路上遇见的那个‘女’子,向他挥了一鞭,还笑盈盈地看着他。‘女’子已经换了一身衣裳,恢复了‘女’儿家的装扮,一身洁白的衣衫,包裹着她玲珑有致的身体,显得分外‘诱’人。

卫青眉头一皱,心道:“怎么又是这个冤家,这可如何是好?”

‘女’子笑意盈盈,配上‘精’致的脸庞和无可挑剔的五官,举手投足之间,处处显‘露’着高贵的美丽;标致的身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