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大道初涉(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自有人类以来,战争一直是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一条主线,人们从刚开始的聚众徒手斗殴到后来的大规模械斗,直至形成完整的军队、兵种。- *小说&战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

而对于战争的方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新的事物,往往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首先应用于彼此的杀戮,武器的日新月异,促使战争的参与者不得不深入研究‘交’战双方的心理,由此产生了计谋一说。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战争理论得到空前的加强,各种兵家学说纷纷表达着各自对战争的理解。

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是的战争的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战争不再一场面对面的厮杀,而是权术和‘阴’谋相夹杂的闹剧,到了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这种风气达到了顶峰。“诸葛多智近乎妖”讽刺的就是这种整日沉浸在所谓的计谋中的军事指挥者。

事实是:古往今来的战争,最终的胜利,靠得都是实力,都是靠着将士们一刀一枪真是拼杀得来的。秦统一六国如此,汉追亡逐北亦如此,后来的三国,曹*开创的魏国一脉,最终一同天下,也是这个道理。靠着所谓的计谋,也许可以在一些局部的战役中取得暂时的胜利,但最终的获胜者,都是靠着实力,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

在卫青掌兵的时代,汉军之所以全力发展骑兵,就是因为认识清楚了这一点,只有铁血之间的碰撞,才能真正的打败敌人。兵法计谋辅助强者能让老虎‘插’上翅膀,对于弱者,只能是一种心理安慰。

这条理念不但就此击败强大的匈奴,也成就了汉军的四百年不败的传奇。

整个冬天,卫青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军队带来的氛围中,每天的游戏也变成了对小伙伴们的模拟*演。正是农闲季节,附近村庄的孩子们也大都无事,聚在一起也有十数人。

按照军营中学到的,卫青煞有介事地任命公孙敖、郑虎、洪忠三人为伍长,带领孩子们在远离村庄的草山上*练。

由于卫青手中有弓,不时有所猎获,跟着他有‘肉’吃,孩子们自然很拥戴。几日下来,这支队伍就有模有样了,卫青又将他们分成两批,在广袤的山坡上模拟打仗。

有了实践,再读《孙子兵法》,自然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为将用法,他已经有所体会。

卫青将猎到的山‘鸡’、麻雀作为战胜方的奖品,‘激’励双方战斗,结果这群孩子大打出手,‘弄’得他差点无法收拾。他注意到,就连平时最胆小懦弱的孩子都在‘激’励下奋勇向前,毫不畏惧。所有人唯令是从,绝无一丝犹豫。

浑身泥土,甚至脸上带伤的孩子回到家中,大人自然要过问,可十数人中,无一人供出卫青,虽然父母一再严令第二天不许出‘门’,但一到约定的时间,他们便坐立不安,想方设法要跑到山坡,孩子们的队伍越来越大,甚至连卫青的几个异母兄弟也加入其中。

郑家的几个儿子,很快就对卫青佩服一塌糊涂,尽管他们都要比卫青年长,依然乖乖地听他号令,回到家中也是守口如瓶。

除了有几日大雪纷纷,无法出‘门’,整个冬月,卫青都带领着这群娃娃兵游‘荡’在山坡上,田野中。

很快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宰了年猪,孩子们都做了新衣,节日的气氛‘荡’漾在空气中,天气越发的寒冷,人们都不愿出‘门’,卫青自然也窝在自己的小窝里。郑家上下都在为过节而忙碌着,没有人关心柴草房中的他,要是在以前他也会有落寞,可是现在他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

他不知道的那个好心人又在他的房里放了不少书简,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孤独的一个人生长,可是他有浩瀚的书海为伴,就如同长在‘挺’直的麻中,不待扶持自己就努力向上。他时常神游四海,与古人先贤为友,汲取他们的智慧。遇到晦涩难懂的部分,他一一记录下来,留待它日有人相教。

郑季偶尔回家来,也注意到卫青,不到一年这孩子又长高了许多,脸上的神‘色’也从容淡定和许多,不同于当日的慌‘乱’和拘谨,他不知道这种变化来源于什么,但心里有了一些安慰。

过节,自然免不了吃吃喝喝,这当然没有他卫青的份儿,因为郑‘妇’依然不待见他。几次走进饭堂,郑‘妇’都出言相骂,卫青索‘性’远离了郑家人。好歹过年的那天,郑贵在郑季的授意下,端来了几块煮好的‘肉’,算是他的年夜饭了。

堂屋中郑家上下欢聚一堂,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也有机会坐下来喝酒吃‘肉’了,松明照得屋子亮堂堂的,欢声笑语不时传来。卫青却一个人在漆黑的小屋中。洪伯给他炼了些兔油,可他平日里也不敢用来点灯,因为就是在郑家堂屋,点灯也是件很奢侈的事儿,油主要还是人吃的,是珍贵的食物。

今天过年,他破例点了灯。这几日临近年节,小伙伴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