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汉军军制(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卫青仔细看了四周,道:“汉军应该驻扎在前面那道山梁后的平地上,最好的观察点应该就是这座山梁,”,卫青指着山梁道:“从旗帜看,汉军有斥候散在四方,如果贸然爬上山梁,会被当做‘奸’细抓了,只好想办法从旁边绕过去。- *小说&”他听洪伯说起过军队之事,隐约有些了解。

卫青往前走了几步,继续说:“你们看,如果能从这道山梁脚下向东,就能钻进草地和森林相接处的灌木丛中,应该不会被发现了。”

公孙敖说:“哪来那么多鸟事儿,直接过去看看不行吗?”,洪忠骂道:“虎子你个狗日的,每次都这么鲁莽,哪天你要吃大亏的,你的小命不要紧,我还上有老娘,下有小妹。”

卫青说:“军队有严格的军纪,‘操’演时禁止偷看,抓住严惩不贷,这绝非儿戏。”

公孙敖吐了个舌头,连连点头。

四人按照卫青的指挥,绕了一个大圈子,钻入灌木丛,最后终于选定了一棵大树下,树身上爬满了藤蔓,虽然是冬天,叶子已经落了,但无数枝条还是将两丈见方的范围遮挡得严严实实。

卫青常年穿梭在草地丛林,知道这种藤蔓的枝条都是拼命向上生长的,树根部位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示意三人,钻到下面去。

果然,树根部位很宽敞的足够四个人或坐或趴着,更难得的是地上都是厚厚的落叶,干燥而舒服。

公孙敖坐在树叶上,扭着屁股道:“他娘的,舒服,真是个看热闹的好地方”。

卫青示意他们小声点,仔细观察四周,没有什么破绽,才往下面的军营望去。

此时正好是正午,汉军正在温暖的阳光下进行日常训练,汉军军服以红‘色’为主‘色’调,军士普遍头戴铁盔,脖颈处有两片铁甲,连着黑‘色’的皮胄,两肩处是细密的铁叶子连在一起的铁甲,一直延伸到腰部,‘胸’口两块护心铁甲,下身着红‘色’军‘裤’,脚踏黑‘色’战靴。

卫青仔细观察,这部分汉军以步兵为主,单兵装备主要有大刀,短剑,长枪和小圆盾,部分军士没有盾,但身背弓箭。大概有一千人左右,分成三队*练,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军队,完全看不懂*练的章法。郑虎很快就索然无味,洪忠、公孙敖虽饶有兴趣,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只有卫青,虽然和他们一样一窍不通,但是在认真的观察着其中的玄机,从队伍的排列到各种武器的使用,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不知不觉中,已过午后,洪忠怕老娘担心,先着急要回去,四人遂悄悄离开。

回家的路上,四个少年兴高采烈,这一天的跋涉,和他们看到的新鲜事物,让他们兴奋不已,这让他们归家的脚步更加轻快,仅用了来时的一半时间就回到了村子里。

径直到了洪忠家,因为知道是四人一起出去的,一回到家赵母就端上早已准备好的热菜热饭,一样凉拌菜叶和一个大杂烩炖菜,配着糙米饭。三人立刻狼吞虎咽起来,赵母在一旁慈爱地看着,卫青和公孙敖两个离开娘的娃突然有点伤感。

第二天一早,公孙敖睡懒觉,怎么拉都不起‘床’,卫青只好去喊洪忠、郑虎,谁知两人一听又要去军营,都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坚决不去。

卫青无奈,只好自己起身,想想路途遥远,索‘性’去找洪伯,洪伯也闲着无事,两人骑马前往。

秋天马正‘肥’,俩人也不吝啬马力,策马疾驰。卫青经过洪伯这日子的刻意训练,骑技大有进步,和洪伯并肩狂飙丝毫不落下风,一个时辰后俩人人马都已大汗淋漓,马儿放慢了脚步,俩人也不下马,信马由缰就在马上饮水吃了些干粮,卫青小小年纪就如同熟练的骑手一般,在马背上没有一点窘迫感,洪伯对此大为赞赏。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昨日的那个山头,此处靠近军营,估计也无人放牧,秋草虽已微黄但甚是茂盛,两匹马埋头大吃起来,俩人小心地伏在山梁后观察军队训练。

军队*练,果然不同凡响。卫青儿时也曾常见平阳侯府卫士列队演练,当时屡屡被整齐划一,全副武装的队列吸引,可那哪里比得上正规军的气势?这支汉军不但阵势严密,更为难得的是有一种久经沙场历练才能得来的咄咄*人之气。这种气质来自于一代代汉军的浴血奋战和不断传承,来自铁与血的锤炼。

明晃晃的刀枪剑戟,在汉军手中挥舞,形成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庞大的军阵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队列。细看之下,大阵中又有一些小的方阵,由不同的人数组成,不同的方阵之间人数大致无异,使用的武器又不尽相同。

“我大汉军队以五人为一伍,置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设都伯,百人则设百人长,两个百人队为一曲,由牙‘门’将、骑督统领。五曲为一部,由别部司马管辖。这是汉军的基础建制。汉军主力分为南军和北军,其中南军为守卫皇宫的部队,长官为卫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另有宫掖‘门’司马七人主管宫‘门’守卫。南军士兵又称卫士。北军是汉军的‘精’锐部队,长官是中垒校尉,其下是屯骑校尉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