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天朝天威(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1、天朝天威

汉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敌人,几乎如屠猪宰羊一般,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可怜曾经大漠草原,所向披靡的匈奴飞骑,此刻就如同俎上鱼‘肉’,被汉军分而围之,继而屠杀殆尽。

血流成河,尸体堆积成山,极大的震慑了其余的匈奴人,众人皆胆战心惊,不敢再有二心。霍去病完全掌握了局面。

处理了哗变,霍去病将汉军放在了两翼和后方,随时警戒,自己上马和浑邪王并辔而行,汉军迅速在黄河架起浮桥,一个时辰之后,所有匈奴人都安全过河,汉军才缓缓依次退军。

此次归降的匈奴人有四万之多,奉皇帝诏命,为提振汉朝民众的士气,霍去病命全军大张旗鼓,号称十万匈奴归降,汉庭征发大车两万乘,前去迎接,又调用民间马匹数万,才将匈奴安置到了边城附近,以浑邪王为首的匈奴贵族入京都长安受赏听封。

和赵信当年仓皇逃窜到汉朝不同,浑邪和休屠两部是常年盘踞西北的枭雄,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在汉朝的接连打击之下元气大伤,但拼死抵抗,还是会给汉军造成很大的麻烦,此次浑邪王斩杀休屠王,并其部众而归降,彻底解决了汉朝西北的最大边患,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汉朝和西域只见的咽喉要道,汉人通过河西走廊,将很容易的到达西域。西域,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新疆域,其上小国林立,大部分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张骞的凿空探险之旅让让西域广为人知,汉武帝也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长安,未央宫,皇帝正在和外朝大臣商议接待浑邪王一行的事宜。

皇帝道:“为显示我天朝上国之威仪富庶,场面一定要大,一定要隆重,车马从长安出发,各县都要隆重出迎、设宴款待;宗正,乐府、奉常、典客都要加紧准备,要不惜钱财,不惜民力,重修楼台馆阁,一定要让匈奴人感受到我大汉的豪华威风。”

众臣面面相觑。皇帝之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放纵犬马声‘色’的爱好大家早有思想准备,没想到今日为了匈奴人还要更进一步。慑于皇帝的威势,众臣无人敢言,这时候,左内史汲黯出列了:“陛下,浑邪王背叛其主上降我大汉,此乃背主求荣、寡义鲜耻之举,浑邪王等要入京,只需让路过郡县依序迎送即可,何必劳师动众令天下疲敝以奉承、讨好夷狄呢?”

皇帝很无奈地说:“朕很久没听你汲黯的高见了,怎么你一开口就胡说八道,让朕不痛快?”

汲黯:“陛下乃天下的皇帝,当关心天下人。数十年来,匈奴时常劫掠我边郡,复又断绝和亲,我朝兴兵讨伐,死伤不可胜数,‘花’费更是高达数百万之巨,匈奴是我们的死敌,臣原以为,陛下得了匈奴人,一定会全部充为官奴,赏赐给有功将士,将匈奴的财物分发给天下百姓,以此安抚天下人因匈奴而遭受的痛苦不幸,平复百姓之心。”

皇帝十分不满汲黯之言,却又不好反驳,他想得到善纳铮言的美誉,便不得不容忍汲黯这样的直谏敢言之士。

尽管已经看到皇帝脸上的‘阴’云,汲黯依然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他继续说道:“陛下,浑邪王不过是率数万人来降,陛下便要倾尽国库赏赐之,征调百姓‘侍’奉之,这就如同一个家庭,倾家‘荡’产只为奉养骄横跋扈的儿子,陛下,要三思啊。”

皇帝勃然大怒,拂袖而去,留下众臣子不禁为汲黯捏了把汗,皇帝却也没有就此赍恨,数日之后,浑邪王一行来到长安,见到长安集市的繁华,纷纷解开钱囊大肆购物,汉律规定,和‘交’战的异族做生意是死罪。长安百姓看到他们相貌怪异,知道他们是匈奴人,但在商言商,上了‘门’的生意怎么能拒绝,何况他们还由朝廷的官吏陪同。

长安百姓没有想到,他们的小生意一一被廷尉府的暗探记录下来了,五百多人,都上了廷尉张汤的抓捕名单。张汤是著名的酷吏,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实则按皇帝意图为治狱准绳。此次,百姓浑然不觉陷入律法的陷阱,真是张汤趁机做文章的机会。

彼时民间‘私’自和匈奴做生意的风气愈演愈烈,大有无法控制之势,皇帝屡屡想以严刑峻法加以整治,无奈这类违法走‘私’案件多在地下进行,廷尉府压根儿抓不到人,如今,在长安城内的大街上,张汤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摸’准了皇帝想整治‘私’自对敌贸易之风的打算,将五百多名长安商贩拘捕投入大牢,并以通敌之罪判处斩首之刑。

因为不明白皇帝的意图,众臣虽然都知道此事极为不妥,可依然不敢向皇帝进言。又是汲黯,他对皇帝道:“陛下不体恤百姓,为夷狄‘花’费浩大也就罢了,如今廷尉府又要因为和匈奴人做生意而斩杀五百多名无知百姓,正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此举只会令仇者快,亲者痛,臣窃以为陛下不可取也。”

皇帝沉默不语,态度却很明显,他没有准许。

就在浑邪王一行饮宴作乐未央宫之时,五百名商贩被判秋后问斩,一时间,天下震动,‘私’自和匈奴往来贸易之风陡然刹住,如此一来,许多匈奴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断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