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骠骑将军(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霍去病的胜利让皇帝信心百倍,一场新的战役正在酝酿之中。时年六月,盛夏时节,汉武帝发动针对河西匈奴的第二次战役。

大将军卫青执掌内朝,处理军国大事,加上几处旧伤复发,实在不便领军打仗,皇帝和他商量,还是按以前的老办法来办,各路将领兵分数路,互不节制,寻找战机,各自为战。

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各领一万余名骑兵,同时从北地出发,出击匈奴左路,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领军两万,从右北平出击,攻击匈奴右路。

皇帝准许霍去病挑选部将、校尉和麾下骑兵,霍去病当然不客气,屡次跟随卫青出征,曾到过匈奴腹地的青壮军士都被选到麾下,对于校尉和俾将,霍去病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跟随大将军时间久了的将校已经形成惯‘性’思维,对于自己新的战术思想恐怕并不能完全理解、执行,于是他用校尉充作俾将,从军中选拔作战勇敢、忠诚的屯长、千夫长、司马,直接提拔任命为校尉。

四路人马兵力相差不大,但人员配备、武器装备却大相径庭,皇帝和大将军均有令,大将作府首先满足骠骑将军的要求,霍去病全军配备环首刀、手弩,大部分军士还另配备了硬弓,个别骑兵中的佼佼者配备双马,马背上是让匈奴闻之丧胆的大黄弩,根据居延汉简记载,这种弩“具十石”,‘射’程能达到四百步之远。

霍去病和公孙敖领军出北地,越过长城之后便分道扬镳,两人约定霍去病军从左路直‘插’居延泽,肃清盘踞在居延泽一带的匈奴单桓、酋涂两部,继续向西北,抵达祁连山下;公孙敖从右路出发,穿越力量薄弱的左贤王部落领地,肃清所经地的匈奴小部落,在祁连山和霍去病汇合。

霍去病率军一路向北,绝尘而去,公孙敖远望他消失在山坡后,对身边的校尉道:“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只有霍去病敢如此视匈奴为无物。”

校尉:“骠骑将军深得陛下和大将军的真传,长途奔袭,直捣敌人心腹,非常人所能及。”

公孙敖:“是啊!霍去病有此胆识,实在是我大汉之幸。我军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吧!”

霍去病兵强马壮,时值盛夏,牧草茂密,军马不愁无食,而霍去病严令军士不得生火做饭,忍着饥饿一路马不停蹄行军。

当夜,大军稍作休息,匆匆吃过干粮,霍去病便传令:“全军全速前进,拿下敌人,夺取他们的牛羊再饱餐一顿。”全军在被香喷喷的烤羊‘肉’刺‘激’得兴致盎然,磨刀霍霍,呼啸而去。

霍去病部轻车熟路,出陇西,渡黄河,越过焉支山,沿祁连山脉北上,又渡过羌若水,沿着居延海的主要补给水源粥水北上,兵锋直‘插’居延海。居延海也叫居延泽,它和休屠泽之间隔着一片方圆百里的沙漠,即今日的巴丹吉林沙漠。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

居延泽附近是水草‘肥’美的大片牧场,居住在这里的是与历代匈奴大单于都非常亲近的单桓、酋涂两部,他们远离汉匈‘交’战的第一线,又守着旱涝保收的富庶之地,过着悠哉乐哉生活,虽然汉匈之间‘交’战正酣,但这里生活却如世外桃源,从未受过汉军的打击。

单桓、酋涂两部隶属于浑邪部,几万牧人又分成了好几十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小王,逐级听命于高一级的部落王。

霍去病的大军沿着沙漠边缘行进,一旦遇到匈奴牧人,统统‘射’杀,避免了行军路线的暴‘露’,这支汉军的战马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得起长时间急行军,第二天的黄昏,大军便达到居延泽附近。

斥候来报:“将军,前方二十里有匈奴人的部落,帐篷数千顶,足有万人。”

霍去病眼前一亮:“好啊!赵破奴带五千人从左路迂回,高不识带五千人从右路迂回,两路人马在敌人的北方汇合,截住敌人退路,我自领一万人冲杀,务必全歼敌人。”

二将:“诺!”领兵冲了出去。霍去病上马,率军缓缓前行十里,估‘摸’着二将已经到位,才大旗一挥,号令全军冲锋。此时,匈奴人的营地也出现了‘骚’‘乱’,汉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惊动了为数不多的几名探哨,靠近察看的时候被汉军的大黄弩‘射’杀,临死前,他们发出了警报。

汉军不容匈奴有任何反应,先是弓弩齐发,接着高举环首刀,冲入匈奴营地。

这是单桓部营地,同时也是单桓王驻地所在,匈奴人依照地位高低,将单桓王的帐幕围在正中心,酒足饭饱后的单桓王早已钻入被窝,专心对付数名年轻美貌的‘侍’妾,根本不知道匈奴人的克星已经从天而降。

汉军几乎如屠杀一般。大部分匈奴人来不及拿起身边的武器,便被环首刀砍中,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身首异处,汉军像包饺子一样团团围住单桓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