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横扫祁连(1/4)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刘迁心中有鬼,自然不肯就范,淮南王急召相国、内史、都尉,相国来了,手握军权的内史和都尉却没有到,伍被进言:“内史、都尉不来,杀了相国于事无补,不如先罢免其职务,关起来。”

淮南王犹豫不决,愈发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刘迁见状彻底绝望了,他本来就是一个‘色’厉内荏的懦夫,如今更是怕得要死,却又想充好汉,打算以死‘激’起淮南王的斗志。刘迁拔剑在手,大声道:“父王瞻前顾后,灭族之祸不远也,儿臣决心以死明志,绝不做他刘彻之臣。”

懦夫终归是懦夫,当剑锋刺破皮肤,鲜血留下来的时候,死亡的恐惧战胜了荣耀,刘迁扔掉宝剑,嚎啕大哭起来。

伍被冷眼旁观着淮南王父子的丑态,他明白了,淮南王刘安敢有不轨之心,却无造反的勇气,大势去也

伍被大步离开淮南国王宫,径直来到廷尉张汤处,告发淮南王谋反一时,并将细节经过一一告知张汤。张汤不敢延误,当机立断,调动郡县驻军,将淮南王府团团围住。汉军很容易就攻破王宫,当即逮捕了淮南王太子刘迁和王后荼,旋即,张汤率兵攻入内廷,将正在‘迷’室谋划的淮南王及一干谋士、宾客悉数逮捕,并收缴了所有的谋反证据。

张汤夤夜传书,汉庭知悉,朝野震动,事涉皇室宗亲,皇帝派宗正手持皇帝符节前来淮南国处置刘安。

张汤剑指刘安,道:“淮南王,你身为宗亲却图谋不轨,还不快快束手就擒?”淮南王手持皇帝钦赐的黄金手杖,大声道:“孤有御赐节杖,谁敢抓孤王?”

双方就此僵持,半晌,刘安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仰天长叹道:“孤王乃高祖嫡系血脉,岂能受辱于汝等卑贱小人之手?”言罢拔剑自刎。宗正赶到后依律将淮南王后荼,太子刘迁处死,将所有参加谋逆的人统统灭族。

刘陵在京城闻讯也投缳自尽,但廷尉张汤刨根挖底,又揪出了和刘陵暗结‘私’情的岸头侯张次公以及中大夫庄助等人,众人抵死只承认和刘陵有‘私’情,不承认暗自结‘交’淮南王,张汤报皇帝,皇帝面有愠‘色’,道:“中大夫庄助乃朕的近臣,朕时时垂询,岸头侯张次公乃大将军麾下猛将,我汉军一举一动尽知,连他们都被淮南王拿下了,可见其谋逆之心深不可测,朕的卧榻之旁,有心怀叵测之人,朕岂能安睡?”说完,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便下诏夷灭其三族。

刘陵在京城十余年,放‘浪’形骸,招蜂引蝶,以美‘艳’风‘骚’之态吸引了无数好‘色’之徒,他们全都是或手握实权或能左右帝王决策,他们自以为在猎‘艳’,实际上不知不觉中自己成为俎上鱼‘肉’。‘色’字头上一把刀,**之火可焚身。

元狩元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平津侯、丞相公孙弘以八十高龄因病去世,皇帝颇为伤心了几日。公孙弘虽不如汲黯一般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但却思路开阔,足智多谋,他饱尝人间甘苦,懂得懂得变通之道,也擅长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所以甚得皇帝之欢心,公孙弘身居高位而不贪不腐,手握大权而不恣意妄为,他以道家的柔弱无为处世,以儒家的学说立身朝堂之上,以法家的诈术排除异己。总的来说,他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汉武帝一朝的文治武功立下了赫赫功劳。

公孙弘位居三公,在选人用人方面拥有极大的发言权,但是直到去世,他的儿子公孙度依然在老家种田,其亲属故旧无人因为公孙弘而升官发财,所以皇帝给了他极高的评价和荣誉,并恩准其子公孙度承袭平津侯爵位,公孙度庸碌之人,大可以此来平安度日,富贵一生。

武帝一朝,曾任丞相者多人,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等,如公孙弘这般善始善终,人死了还让皇帝怀念的人真是屈指可数,伴君如伴虎,公孙弘以上善如水之姿态,非但保住了一世平安,还福荫子孙,这给了卫青诸多启示。

卫青拜祭完公孙弘,对陪在身边的霍去病道:“平津侯这一生虽不至于轰轰烈烈,却也老来得福,他虽然也常有‘阴’谋诡计,但大体还是忠君体国,得耳顺之高寿,福荫子孙后世,也算是含笑九泉之下。”

霍去病:“大丈夫生当纵马沙场,如公孙弘一般唯唯诺诺,背后中伤他人的小人,舅舅为何如此推崇此人?”

卫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去病你看平津侯的一生和淮南王的一生,淮南王天生贵胄,血统高贵,地位尊崇,又学富五车,著书立传,流传百世,尤其是深得老庄之说,可是事实上呢?淮南王空有满腹才学,却不知进退,觊觎神器,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是以人心不足蛇吞象,荀子曰: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平津侯虽有失节之处,算不上诤臣,但亦有功于国家社稷。”

霍去病:“大丈夫当光明磊落,轰轰烈烈,如公孙弘这般尸位素餐者不足为楷模。”

卫青:“人生就是如此,其实平淡一生,无惊无险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人人都道名扬天下,权倾朝野是成功,可是越是上了年纪越觉得平淡才是真味。纵有楼宇千万间,夜眠也不过七尺见方的一张‘床’榻,纵有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