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远遁漠北(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果不其然,汉军审问之下,这些俘虏都大有来头。-其中有相国、当户等上层人物,还有伊稚斜单于的叔父、军臣单于的亲弟弟提罗姑,而经过辨认,还从斩获的敌首级中找到了军臣单于的叔父,也就是伊稚斜的祖父辈若侯栾提产。

原来霍去病离开大营便直奔匈奴王庭而去,人数悬殊,他当然不可能找单于主力‘鸡’蛋碰石头,而是悄无声息地穿过匈奴防线,直接袭击了王庭附近的部落营地,此地有守军千人,在霍去病的突然袭击之下被全歼,对于试图逃跑,不愿乖乖就擒的匈奴人,霍去病也毫不客气,统统格杀。因为是深入敌后,霍去病不敢有任何仁慈之心,走脱一人便可能暴‘露’了他的位置。

霍去病的斩获传遍了全军,汉军无不震惊,纷纷称赞他勇冠三军。

长安,未央宫。

皇帝收到一封大捷的战报,忍不住喜上眉梢,众臣纷纷道贺。

公孙弘道:“老臣恭喜陛下,此战大将军斩获万余,自损不足千人,敌我伤亡比例为十九比一,实在是陛下行大有为之政,文治武功并重之故啊。”

皇帝笑道:“昔日我汉军付出。二十一人,才能斩获一人,如今损失一人便能杀敌十九人,看他胡虏日后还怎么嚣张,如今,敌我之间才是真正的攻守易形了。”

众臣:“陛下圣明。”

众臣退去,皇帝正在思索,身边只有韩说。韩说道:“大将军再立新功,陛下是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封赏了?”

皇帝:“韩说有何高见?”

韩说:“臣不敢。臣只是以为大将军已经封无可封了。”

皇帝:“此话怎讲?”

韩说:“大将军位极人臣,封邑过万户,甚至都超过了诸侯王和长公主,陛下再赐封邑恐怕也无多大意义了。”

韩说的这番话很有深意,皇帝也意识到了:卫青实在太过耀眼了。封赏之事暂时就此搁置了。

没过几天,边关又有了新的战报,让皇帝的好心情一下子跌倒了低谷。赵信的京都只有一个来汉朝后才娶的妻子,自然不会有牵挂,而汉庭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忍了这口气。

数日后,苏建被五‘花’大绑送到宣室殿前,苏建跪倒在大殿之外,高声请罪:“陛下,臣战败失军,致使赵信倒戈,请陛下赐罪。”

皇帝来到苏建面前,苏建的头更低了,几乎伏在了地上。

皇帝:“苏建,抬起头来。”这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塞外的寒风让他变得黑红,而一道道的伤疤,是血与火的洗礼,是刀枪箭雨留下的印记。

皇帝长叹一口气:“唉!将军受苦了,回家去吧。”

苏建忍不住泪流满面。

赵信归降,伊稚斜果然没有食言,立刻封其为自次王,自次之意为匈奴单于一人之下诸王之上。伊稚斜的姐姐以美貌闻名匈奴,也嫁于赵信为妻。既得高位,又娶美人,赵信很快对伊稚斜死心塌地,忠诚不二。得了赵信,也让伊稚斜看到了战胜汉人的一丝希望。赵信得卫青信任,军中大小事宜均不回避,所以汉军从训练到列阵他无不烂熟于‘胸’。

伊稚斜召赵信入帐密谈。

伊稚斜道:“自次王既是本单于的至亲,自然不避讳了。自从卫青出道以来,和我大匈奴历经六战,先单于几次和其‘交’锋,损失惨重,卫青除了杀我勇士尚在其次,我军因伤造成损失更大,数万单于本部‘精’兵或重伤不治,或因伤成为废人,当年单于亲兵十万,如今真正能战者不过五万;河南一战,丢了丰美草场不说,还使得我白羊、娄烦两部几乎损失殆尽,卫青突袭右贤王,我匈奴恰逢‘春’旱,连伤病带冻饿而死又是好几万,右贤王一部名存实亡,孤身为大单于实在是痛心疾首,愧对祖宗先人啊,自次王深知卫青底细,可要好好的为本单于出谋划策。”

赵信:“大单于,臣委身于异族,寄人篱下如丧家之犬,幸得大单于不弃,才得以回归故国,臣感‘激’之情,万死难以回报,对付汉人是臣的本分,大单于尽管放心,臣一定尽全力。”

伊稚斜:“好!有自次王这番话,本单于也就放心了。如今汉人咄咄‘逼’人,一有可乘之机便北上进犯,卫青领军来去自如,我大匈奴无人能挡,自次王有什么好办法吗?”

赵信:“大单于说得没错,汉军自从有了卫青便如脱胎换骨一般,卫青虽是敌人,但不可否认其为人忠厚仁义,用兵也如其人,少有‘阴’谋诡计,也不拘泥于汉人一贯的兵法计略,他深知我大匈奴的软肋所在,招招直指要害,要对付卫青确实不易。”

伊稚斜闻言面‘露’失望之‘色’。

赵信继续道:“大单于切莫失望,卫青无懈可击但汉军也有软肋,汉人的马匹是个大问题,汉自前朝始,行马政,鼓励养马,几十年才有了如今的资本,组建了一支骑兵,汉军频繁征战,战马损耗非常大,汉军和我军作战,若能俘获战马,便能记大功,臣料定,往后汉军骑兵不可能再扩张,能维持现状就已经不错了。既然敌人需要战马,大单于可反其道而行之,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