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北迁王庭(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经过急行军的阿咀木人困马乏,一经接战便败下阵来,不得不说,匈奴人逃窜的本领无人能敌,战事一旦处于下风,不用下令,全军便心照不宣迅速后退。。 更新好快。双方各有轻微损失,汉军不明敌情,不敢贸然追击,阿咀木逃脱后便和左贤王合兵一处。

卫青令公孙敖继续北上,紧随赵信之后,而自己则沿着阿咀木退却的方向追了上去。

赵信所部的斥候和匈奴探哨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了对方,这是伊稚斜的本部‘精’兵。赵信按照汉军习惯,扎下营寨,一边通知公孙贺部前来增援,正好公孙敖也赶到,一时间多了几分底气。

伊稚斜有四万人马,但无奈粮草匮乏,马力不济,眼见汉军扎营,却不敢贸然进攻,犹豫之间,侦骑发现公孙贺部迅速靠拢,而李广、李沮也在不远处,正急急赶来,匈奴眼看就有腹背受敌的危险,顿时慌了神,军中出现了些许‘骚’动。

敌人都杀到了自己的腹地,伊稚斜不甘心不战而退,下令发起进攻,双方接战间,斥候来报,东南面又出现一支汉军,正是汉右将军苏建所部,伊稚斜怕陷入包围,急忙传令回撤,汉军乘机掩杀,斩首千余级。

伊稚斜溃而不‘乱’,此时,左大都尉方面来报,卫青所部出现在王庭方向,正面对着匈奴人的老巢,伊稚斜不敢怠慢,留下数千军骑,传令各部落不许和汉军硬拼,而自己带着大部人马向东行进,专心对付卫青。

草原风雪骤起,卫青担心西北边四路汉军安危,传令四部不得冒进,继而徐徐后撤,向自己靠拢。

为牵制当前的敌人,避免四路汉军腹背受敌,卫青并没有后撤,而是迎着阿咀木和左贤王大军继续北上。阿咀木和左贤王所部守着通往王庭的必经之路,不敢后撤,又无法‘摸’清汉军的下一步行动,二人心急如焚。

左贤王早已无心恋战,对阿咀木道:“左大都尉,汉军来势汹汹,还是卫青领军,恐怕不是你我所能抵挡的,我看不如撤了吧?”

阿咀木大怒:“左贤王此番言论,该以扰‘乱’军心论处,大单于正在西北鏖战,我们撤军,王庭便会暴‘露’在卫青面前,丢了王庭,还会有你这个左贤王吗?”

左贤王无言以对。两人出发时所带粮草不多,初‘春’草原萧条一片,战马不能就地取食,眼看草料断绝,也不见中行说的给养,军心也不禁惶惶。

半日之后,卫青估‘摸’着四路汉军已经收到命令,便决定以一场面对面的野战结束此次战役。

正午,汉军吃了个半饱,便列队待发。卫青站在队伍前头,拔剑高呼:“汉家儿郎,敌人就在眼前,用你们手中的刀剑,去为代郡的百姓报仇雪恨吧!”

汉军以整齐的冲锋队形,奔向匈奴。初次参战的霍去病和曹襄按捺不住,就要冲上去,却被卫青制止了。

卫青道:“冲锋陷阵,非为将者之职责,你二人就跟在我身边吧。”

匈奴人也发现了动静,随机排开阵形,两军正面碰撞。

两军接战,卫青便在中军升起塔楼,指挥作战。两军对垒又是敌我悬殊,不同于以往的遭遇战,临战指挥十分重要。

塔楼高三丈,登顶之后战场态势一览无余,卫青挥动宝剑发号施令,底下的旗手依令挥舞令旗,指挥各营。

两军先是对‘射’,继而‘肉’搏,汉军弓弩明显要强于敌人,还未陷入胶着状态便占得上风,待到‘混’战开始,匈奴人便有些松动。

卫青频繁发令,汉军时而中间分开时而三面合围,尽量以局部优势面对数量多于自己的敌人,汉军平日的训练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不管又多少人倒下,汉军总能轻车熟路的补上空缺,保持队形的整齐,相反的,‘乱’糟糟、毫无章法的匈奴人注定要吃亏。

此时,卫青的右边远远的出现了小股骑兵,正思忖间,斥候来报:“禀大将军,右将军苏建部距此二十里,正在赶来。”

卫青仔细眺望,果然苏建大军依稀可见,遂大喜,再往北看却又开始皱眉,原来敌军的后方也出现了军队行进的迹象。

匈奴人显然也发现了苏建所部,瞬间便顶不住了,卫青乘机传令全军猛攻,果然,敌人开始后退了。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饶是阿咀木和左贤王已经得知单于本部的援兵已到,也阻止不了溃退。据卫青目测匈奴援兵尚有五十里之遥,阿咀木、左贤王若能再顶半个时辰,胜败也未可知,可如今却是大势已定。

卫青传令全军追击十里,便立刻后撤,如此从容整队再战敌人援兵。

汉军如‘潮’水般涌上去,卫青对霍去病、曹襄道:“想杀敌就去吧,记住,只许追杀十里,否则军法处置。”

霍去病、曹襄兴奋不已:“诺!”

说起撤退,没有人比匈奴更在行,不用汉军追杀十里,匈奴便迅速脱离汉军,霍去病还算杀了一名掉队的敌人,而曹襄则空手而回。

卫青传令苏建部在据己方十里地地方摆开阵势,自己这边从容整队,以备再战。

左大都尉和左贤王的溃军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