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夜探敌营(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是夜,连日拼杀,已经两天一夜没有休息的汉军终于找到了一处好位置,除了斥候、暗哨,疲惫的将士们纷纷卸下甲胄,倒头席地就睡下了。-- *小说&主将卫青的简易军帐也支了起来,将军、校尉聚在一起。

卫青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休屠王、浑邪王不会不懂,如今我军攻击河南,两部闻知必然来救,此事须小心应对。”

苏建道:“将军,休屠、浑邪两部主要在贺兰山以西活动,贺兰山天险难越,我军已东渡黄河并焚毁浮桥,休屠王、浑邪王奈我何?”

卫青:“苏校尉言之有理,但是,贺兰山固然是一道天然屏障,但我军实施千里大迂回,目标直指陇西,诸位请看地图,贺兰山自北往南,到黄河边结束,期间数百里我军不用防备,但是此处离陇西尚有二百余里,黄河在此处水势平坦,匈奴人又不乏羊皮、牛皮筏子,休屠王、浑邪王部随时可以渡河,攻我腹背。”

张次公:“我军离陇西尚远,将军之忧虑是否为时过早?”

卫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行军作战须当如履薄冰,慎之又慎,骑兵‘交’战,一日就是几百里,不得不考虑再三。”

沉‘吟’半晌,卫青部署道:“荀彘领军六千,沿贺兰山东麓和黄河之间的平坦地带行军,直到贺兰山脉结束,安下营寨,等候大军汇合。这条道路夹在一山一河之间,匈奴不会部署大军,沿途若有小股牧民,尽可歼灭之,若有大队敌军出现,可立即派出飞骑来报,荀校尉亦可背靠贺兰山先做抵抗。”

荀彘:“诺!”

卫青继续道:“我军出云中过五原,攻占高阙,然后一路向南,遇到数股敌人,多为四散游牧部落,也有敌人从南向北而来,由此我断定,白羊王、娄烦王两部已经全境动员,想与我军决一死战,接下来的仗会更加艰难,我军需要集中兵力。”

众将齐声答道:“诺!”

卫青:“黄昏时分,有斥候来报,河南之敌纷纷向河套腹地靠拢,想必是白羊王、娄烦王集结兵力。从今日起,我军改四路为三路,苏建、张次公、李沮、赵信,你四人率一万人,沿黄河东岸向南前进百里后折向东边,我自率一万五千人向东横‘插’河套草原,届时在河南腹地与你等夹击。中途若遇到敌人大队人马切不可轻举妄动,等待中军发起进攻。”

苏建、张次公、李沮、赵信:“得令!”

卫青:“西路军马以苏建为主将,张次公为先锋,李沮、赵信为领军校尉,若对行军路线有疑虑,一切以赵信所言为准。”

众将:“诺!”

翌日,大军拔营,按既定方略行军。卫青出兵之前的考虑没有错,河套水草‘肥’美,足够战马食用,汉军死伤的马匹,也在历次小规模遭遇战中得到了补充,而士兵们饱餐匈奴牛羊,带来了干粮也省下不少。

苏建全军轻装简行,一日之间便到达既定位置,沿途遇到几伙匈奴游兵散勇,条件允许便全数歼灭,如果逃遁,苏建则命骑兵驱赶向东边。

卫青率军从中路横‘插’,也进行的非常顺利。为保存体力,汉军缓缓而行,人马都得到了休息。

卫青他的判断没有错,此刻,白羊王和娄烦王正在河套腹地集结兵马,此时,已经聚集了三、四万人。匈奴人的传统,游牧、打猎和抢劫都是生产活动,一般的都是全族一起活动,‘精’壮者为骑兵,其身后以家庭为单位,是负责战时供给的,一般军队后面必然尾随有三四倍之多的牧民,赶着牛羊,大车,全部的家当就在马背和牛车上,一旦匈奴骑兵打了胜仗,这些牧民也会成为抢劫的主力军。

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他们心中家园的概念和汉人截然不同,只要有水草可以放牧的地方都可以是他们的家园。平日里,匈奴人四散在各处,难得聚首,当下,他们的驻地蔚为壮观,数千顶帐篷遍布草原,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牛羊。

汉军的斥候很快发现了敌人,汉人哪里见识过这么壮观的草原部落,只见人和牲畜‘混’杂,漫山遍野都是,斥候根本无法统计出人数来,更无法确定其中骑兵的人数,只好回报将军。

敌情不明,卫青深感忧虑。是夜,月‘色’朦胧,汉军尽量绕行,避开了匈奴人的耳目,有保持了有效的进攻距离,卫青将大军安排在了一处三面被丘陵围住的谷中,大军不举火,不扎营,尽量保持安静,就地喂马休息。

此处三面被丘陵围住,骑兵无法靠近,仅有的一面面对一望无际的草原,毫无遮拦,敌人想要偷袭是不可能的,汉军还下了简单的拒马桩,安排弓弩手在前面严阵以待。

准备停当,卫青回到自己的小帐篷中,那里有早就准备好的匈奴服饰以及弯刀弓箭等,还有一副假的大胡子,卫青装扮一番,才唤来两名校尉,见卫青一副匈奴人的装扮,两人疑‘惑’不解。

卫青道:“我‘欲’夜探匈奴大营,军中若有突发事件,你二人可处置,匈奴来袭可全军出战。”

校尉大惊:“将军不可,万万不可,大军若失主将,必然全军覆没,将军玩玩不可以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