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梦里家乡(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梦里故乡

吃完一只野‘鸡’,又狂灌了一气山泉水,终于舒服了。- *小说&看看羊群,还是都在着山谷中,或吃着草或互相抵角嬉戏着。不远处的另一个山头上,也有牧人,一根竹竿‘插’在山头上,上面搭着牧人的长衫,下面,一位老者在熟睡。

卫青沿着山梁,收拢羊群到谷中。午后,阳光渐强,晒得草木都低下了头,羊群也基本上填饱了肚子,开始往山脚下的‘阴’凉处聚集,小羊在寻找着母亲,弯腰吃‘奶’,大部分或卧或站着,逐渐安静下来。

卫青早就感觉昏昏‘欲’睡,见此情形忍不住也找了一片树荫,躺下打算小酣一会儿。四周静悄悄地仿佛一切活物都沉沉睡去,卫青很快就入梦了,忘记了连日来的劳累和责打,脸上渐渐地‘露’出了笑容。梦里,他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和姐姐一起靠在母亲的‘腿’上,母亲手中做着针线活,卫青都能清楚的看到那是在给他做着鞋底……,母亲脸逐渐变得清晰,卫青也慢慢绽放出了笑容,心中也‘荡’漾着暖暖的感觉。姐姐敲打着母亲身旁的木盆,唱着李先生教的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生每每饮酒半酣的时候,就会‘吟’唱这首歌,唱着唱着就会老泪,哭完了,唱完了,先生会眺望远方,卫青看着他的眼睛,那眼神仿佛在寻找很远远的地方曾经留下的印记。

聪慧的子夫听过几次先生的‘吟’唱,就已记住了旋律,虽然歌词不大懂,但次数多了,也记住了,唱出来,似乎比先生唱的还好听了。

姐姐从小就被留在了卫家,后来无人照顾他,姐姐才来到母亲身边,仅仅比他大着两岁,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姐姐非常疼他,几乎时刻不离的在他身边,有什么好吃的也尽量给弟弟吃,这个小两岁的弟弟,也很懂事。姐姐唱着先生唱过的歌,又唱着侯府中歌‘女’经常唱起的歌,轻轻地拍打着他,他翻了个身,枕在姐姐的怀中慢慢睡去了,歌声还在耳边萦绕。

在歌声中,卫青有仿佛见到了先生,先生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摸’样,在给他上着课,手把手教他写字,卫青靠在先生的臂膀上,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全和温馨。

先生的字苍劲有力,卫青忍不住跟着写了起来,一个个的字跃然于眼前,忽然一个字卡住了,记不得生字的时候先生就会板着脸要打手心,卫青一惊,郑‘妇’那张脸出现在面前了,这个干瘦的‘女’人,经常发出刺耳的声音,卫青见到就想逃开,可现在在梦中怎么跑郑‘妇’都如影相随,眼见郑‘妇’就要抓住他了,突然他双‘腿’一蹬,郑‘妇’不见了,郑贵又出现了,还拿着‘棒’子要打他,他又拼命地跑啊跑,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了一堵墙,再无处可逃,眼看‘棒’子就要落到身上了,卫青突然一念闪过,为什么要挨打,为什么不能反抗,于是拼命地挥动双臂,迎了上去,在梦中和郑贵厮打起来…

可能是用力过猛了,一下子,手打在了旁边的树干上,疼了一下,卫青也从梦中惊醒了。

梦中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但又如同浮云并不那么清楚,母亲、姐姐、先生…一连串的人和一连串的情节,让他一时无所适从,索‘性’闭上眼睛,思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太阳已经西移,时而有云朵遮住阳光,已经不是那么热了,羊群又开始四散开了。

卫青一骨碌爬起来,梦中先生的严厉仿佛又出现在了眼前,他还有很多事儿要做,否则哪天,有些东西忘记了他永远不会有机会找回来。

第一次成功‘射’猎的经验让卫青‘激’动不已,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但每天还是留出固定的时间读书写字,这已经是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旦形成习惯,就和吃饭、睡觉一般自然。

竹简终于还是做成了,虽然不够齐整,但宽大的竹片,被刮得干净,在上面刻字自然不成问题。此时‘毛’笔已经被官宦阶层广泛使用,但价格昂贵,平常人家鲜有问津,加之墨也是难得之物,所以民间多半还是用金属刀刻书简。

在郑家人眼里,卫青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几个年长点的孩子时常找碴打骂卫青,厨房永远是残羹剩饭。无论是打骂还是饮食上的虐待,卫青都毫不计较,依然早出晚归,放牧的羊群也从未出过差错。那些本想以此折磨他的人不知道,其实放羊对卫青而言已经不是什么苦役而成为了一种享受。

每天卫青早早起来,高高兴兴地赶着羊群就要出发,像是奔向了游乐场,在这个家里没有的在外面的世界里都有。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迫不及待的自己喂养自己,那里既有让他不再饿肚子的东西,也有让他感觉心理充实的东西。

他到铁匠铺捡拾了几片做马蹄掌剩下的铜皮边角料,带到山上,再做箭支的时候就将铜片抱在箭头上,果然犀利了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