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英雄归来(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此言一出,帐内的匈奴贵族、将军吓得双‘腿’战战,魂飞魄散。- *小说&军臣单于是天子骄子,匈奴人至高无上的王,他要处死任何人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如今他盛怒之下,说出了这番话,没有人敢把它当做戏言。

众人一片求饶之声:“大单于饶命,大单于息怒!”

这个时候,中行说站了出来:“大单于息怒!敌人获胜,不过是侥幸而已,大单于何必大动肝火?龙城遭袭是因为大意才造成的,所损失的也不过是千人而已,于我大匈奴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大单于不必震怒。”

军臣单于此时也觉得是失言了,正好顺着中行说的台阶下来:“中行说说得也对,汉军攻破我龙城又能如何?我匈奴杀了李广全军,还生擒了这个汉人的飞将军,哈哈,区区龙城又何足挂齿啊!”

话虽如此,却掩饰不住内心的伤悲与惶恐。

军臣单于接着说道:“都起来,给本单于听着,我大匈奴的耻辱,要汉人的血来清洗。卫青,都给我把这个名字记住了,他不光是汉朝皇帝的小舅子,也是我们必须要杀的敌人。”

众臣这才一个个起身,大喊:“杀卫青,杀卫青!”方才大单于震怒,其中胆小者早已经吓得大汗淋漓。

龙城被毁,虽然未伤及匈奴的筋骨,但对于一贯狂妄的匈奴贵族,这个打击也是沉重的,尤其是年迈的军臣单于,非但痛惜祖宗圣地被毁,更多的是面子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匈奴单于丢失了祖先埋骨之所,也从来没有一个单于,在其执政的时代里,让异族人攻到了腹地,这不仅是匈奴全族的耻辱,他作为大单于,将不可避免的因此事而被世代匈奴人记住。

悲痛和羞愧‘交’加之下,军臣单于一股闷气在‘胸’中涌动,越想越难以抑制,终于,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军臣单于倒在了他的王座上。

未央宫。年轻的皇帝早已心急如焚,汉军四万‘精’锐尽出,而前程未卜。心烦意‘乱’之下,皇帝召韩安国前来对弈。

韩安国急急赶来,老‘奸’巨猾的他自然明白皇帝心结所在,寒暄几句便不再言语,等待皇帝发话。

皇帝道:“长安城中人人传言,朕重用外戚而视军国大事为儿戏,将一万大军轻易‘交’付给了一个庸才,你韩安国如何看啊?”

韩安国赶紧起身:“陛下这是哪里的话啊?自古推陈出新,才能代代相传,国人岂能不理解陛下启用新人之举?”

皇帝:“话虽如此说,但人言可畏啊,朕初次用兵马邑,无功而返,朝中世勋世禄的贵族中就颇有微词,如今,四路人马主动出击,要是再有个差池,朕不堪重压啊!”

韩安国:“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陛下雄才大略,千年罕见,识人用人之气度,常人又有谁能懂啊?凡夫俗子的议论,又何足挂齿哉?”

韩安国的这马屁拍的及时,原本有些心虚的皇帝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道:“长孺这是安慰朕啊!当下只有我军臣二人,长孺不必事事小心,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你就说说,朕此次启用李广、公孙贺、卫青、公孙敖四人,有何得失?”

韩安国思忖半晌,说道:“臣斗胆,今日对四位将军一一评说,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长孺何罪之有?今日唤你来,也是因为朕的底气不足啊,朝中老臣,就属你韩安国深谋远虑,眼光独到,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确如皇帝所言,韩安国为人小‘毛’病不少,但是,却又有难得的大智慧、大‘操’行,他贪财好‘色’却又行事刚正不阿,曲意逢迎却又直言敢谏。

皇帝如此说,韩安国自然不偏不倚,一一说来:“陛下,依老臣这几年任北地都尉、卫尉、中尉的经历来说,臣对这四人都有些了解。臣以为,公孙敖骁勇有余而才智稍欠,公孙贺中人之资,按部就班,牵制测应尚能胜任,很难有大作为。李广是汉军成名多年的名将了,资历没的说,这个年龄正是经验最为丰富的时候,如日中天啊。但是,恰恰因为他声名在外,所以难免成为为匈奴众矢之的,广虽勇猛无比,但肯定会寡不敌众,恐怕也不能完成陛下的愿景。只有卫青,臣以为,可成大事。”

这话说到皇帝的心坎上了,但皇帝还是要故作纳闷:“哦?长孺为何如此看好卫青?李广比起卫青,到底如何?”

韩安国:“李广将军忠君爱国,为国征战多年,行军作战舍身忘我,勇冠三军,实乃我汉军之楷模,但是,作为将帅,李广始终缺乏战略眼光,可为先锋,但不可统领全局,而且,李将军到这个年纪,也很难再有突破,所以,臣更看好卫青。”

皇帝大喜。

韩安国接着说道:“卫青为人忠厚好学,更兼聪慧过人,陪伴陛下在上林苑的这几年,深得陛下之真传,名师必有高徒,陛下静候佳音即可。”

这马屁拍得,皇帝很是受用,对弈之时落子也犀利了几分。

此时,鸿翎急使送来前方六百里加急的战报,皇帝阅罢半晌不语,许久才道:“你韩安国果然是大才啊,你以知人识人便准确预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