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平阳侯殁(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韩安国府中。- *小说&郑当时和韩安国相对跪坐席上,面前的案几上几样小菜,却有一只大酒瓮,看来二人已经是对饮多时了,面上微微有了醉意。

韩安国道:“郑兄好酒量啊,在卫府婚宴上喝了不少,如今还能和老夫对饮啊。”

郑当时:“哈哈,长孺兄才是海量啊。你这个称病赋闲在家的人整日歌舞酒‘肉’,好不快活啊!”韩安国别号长儒,亲近友人依次相称。

韩安国:“庄兄见笑了,安国这是‘腿’伤未愈,何来称病一说。”郑当时表字为庄,所以韩安国称其为庄兄。

郑当时:“你个老狐狸,瞒得了别人瞒得过我吗?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这道理我懂,你的心情郑某自然也懂。”

韩安国:“既然都懂就不必点破了。庄兄看看,先是灌夫、窦婴,又是王恢、田蚡,老夫算是怕了,老夫就好这些口腹之‘欲’,丝竹之声,功名利禄还是让别人去争吧!”

郑当时:“长孺兄超然于世,郑某佩服。如今这朝廷,确实已经不比先前了,丞相也好御史大夫也罢,其实不过是皇帝的鹰犬而已,真正行首辅大臣权力的是今天娶得美娇娘的这位。”

韩安国:“你说卫青啊,我看要真是卫青还好,可惜啊,皇帝并不想把权力分给任何人,任何想要权力的人恐怕都是他想清理的对象。卫青是个聪明人,也是个难得的厚道之人,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皇帝放心。”

郑当时:“我看皇帝对卫青也是既拉拢又防备,郑某认识卫青也有些年头了,这小子生为奴隶,世人都以为他有今日,是靠裙带关系,但是郑庄知道,卫青才华、见识都不可小觑。”

韩安国:“然也!庄兄所言极是。卫青的确不同凡响。韩某也曾以为,像他这样出身贫寒的市井小人,一旦得势必然会倒行逆施,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内朝伴驾还是训练新军,都丝毫没有倨傲之‘色’,不贪功劳名声,除了厚道,恐怕这也是他深谙做人智慧之故。君王太过英明神武,作臣子的就要愚钝一点,圆滑一点。”

郑当时:“是啊,他人只见卫青以柔和媚上,无士人之风骨,可是实际上皇帝就吃这一套,刚正不阿者如汲黯辈,虽然皇帝屡屡嘉赞,但实则难以入得核心决策圈,逐日被边缘化,又有何意义。”

韩安国:“安国不才,宦海沉浮数十载,早就看透了这些,君主若是中人之资,我等做臣子的还可以尽全力辅佐,而如今这聪明绝顶的皇帝,我看还是急流勇退的比较好,丞相这个位置人人贪恋,唯有韩某人如坐针毡,一天也不敢多坐。老夫已经老了,想要个安逸的晚年,不要祸及子孙即可。”

郑当时:“哈哈,安国君确实是老了,朝中首辅之位,多少人垂涎,唯有你避之不及。”

韩安国:“首辅大臣之位固然很多人惦记着,就连如今皇帝要打匈奴,也让许多人蠢蠢‘欲’动啊,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卫青其人可堪大用,这是国家之福,如今皇帝身边的那些儒生,空谈可以,打仗将来还是要靠卫青。汉军历来论资排辈,卫青领军势必有人不服,你我二人要多多扶持他啊。”

韩安国虽然贪财狡猾,但是对正道大义却一点都不含糊,对匈奴的战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他自然上心。

郑当时:“安国君高义。可是我汉军军中名将如云,李广声名显赫,李息、公孙贺都是军人世家出身,加之皇帝身边庄助、终军,还有那年事已高的公孙弘,都还是可用之才,有这样的一个智囊团,打匈奴应该不是难事。”

韩安国:“李广徒有虚名,实则才材有限,难有建树,李息、公孙贺很难独当一面。那公孙弘虽有才,但其太过老‘奸’巨猾,最善见风使舵,怕是只会迎合皇帝而不顾大义,庄助、终军少年得意,恐怕行事终会有所欠缺,都不会长久。人,其实就像一柄铁剑,太过柔软,是不会有剑锋的,而太过锋利则又容易折断,两者互补,才最理想,我见朝中新人,只有卫青深谙此道理,将来必定是他扭转乾坤。”

郑当时:“长孺兄不是力主和匈奴和亲吗?为何如今却关心起战事?”

韩安国:“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眼下,安国以为和亲为好,但匈奴咄咄‘逼’人之势与日俱增,将来汉匈之间必要一决雌雄,这些事儿不得不考虑啊。老夫这条‘腿’也好得差不多了,想必皇帝不日将会再次启用老夫,活到这把年纪了,还能为国效力,是好事啊。”

郑当时默然,韩安国又道:“如今陛下励‘精’图治,人事、政策难免动‘荡’,我看庄兄与其留在朝中,不如外放地方做些实事,这才是谋国谋身知道啊!”

果然,几日之后,皇帝重新启用韩安国为中尉,掌管兵事。韩安国目光敏锐,对未来朝政的走势眼光‘精’准独到,如他所料,元朔三年(公元前126),汉武帝颁旨,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内外朝制度,以卫青主内朝,公孙弘主外朝。

内朝成员包括左、右、前、后将军,诸大夫,以及‘侍’中、散骑、诸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