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田窦之争(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朱买臣:“陛下,臣建议,由陛下指定相关官员,组建内朝,朝中有些事务可‘交’由内朝讨论,陛下决断,再‘交’由外朝施行。- *小说&内朝全都是陛下亲近、信任之人,这样一来,陛下的意图就可以得到快速、高效的落实,不再掣肘于外朝。”

这个主意实际上就是要削弱相权,当然这个主意最早来自皇帝。朝中大臣多为世家子弟,皇帝新招的贤良方正很难在朝堂占有一席之地,只有用这种内朝的方式,才能将他们的权力和作用最大化,他们需要绕开前朝,在这一点上,皇帝和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两项在汉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举措,就此确定下来,一是改征兵为募兵,改变了以前未服兵役而入伍从军的现状;二是设立内朝,绕开丞相和朝中百官的掣肘,让皇帝真正实现乾纲独断,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不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三公九卿为首的朝臣们虽然如常上朝,但每日更多的是接到皇帝的决策,而决策的过程不再让他们参与。

真正能在皇帝的决策中起到作用的人不过几个而已,太中大夫卫青、韩嫣,中大夫庄助,谒者给事中终军,常‘侍’郎东方朔,‘侍’中朱买臣、吾丘寿王、枚皋、司马相如,博士公孙弘,董仲舒等。用他们皇帝感觉很方便。更让皇帝满意的是,这些人没有功业昭彰的先辈,也没有和朝中大臣们千丝万缕的勾连,不用整天防着他们拉出小集团给皇帝使绊子。

卫青和公孙弘早已和共事多日,但二人各怀心事,有意无意装作初次相识的样子。

军中李广、李息、公孙贺、苏建、公孙敖等人也时常参与军备之事,而外朝中,皇帝依靠韩安国、汲黯、郑当时等人,绕开丞相府行事。

田蚡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丝毫没有意识到皇帝的这些举动是针对自己的。与田蚡的风光相比,另一位外戚魏其侯窦婴就显得有些落寞,当年窦婴任大将军的时候,田蚡还只是个郎官,田蚡为人钻营,魏其侯喝酒饮宴之时时常陪‘侍’在侧,田蚡‘侍’酒跪起如子侄,如今田蚡阔了,而窦婴随着窦老太太的去世不可避免的逝去权势,世人趋炎附势,窦婴自然‘门’前人马希,人们纷纷巴结新贵,唯独颍川灌夫依然如故,窦婴也十分厚待灌夫,二人互相援引,互相倚重,情同父子。

灌夫武将出身,曾任燕国国相,和窦婴一起打过仗,十分敬重窦婴。灌夫为人正直刚强,不畏权贵,尤其是喝点酒以后,经常顶撞权贵之人,对于权倾天下,气焰熏天的丞相田蚡,灌夫十分不屑,屡屡斥责其为小人得志。

一日,田蚡新娶宗室‘女’,灌夫参加酒宴之时顶撞田蚡,田蚡闹到皇帝哪里,弹劾灌夫家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并收捕其全族入狱。廷尉署不敢忤逆田蚡的意思,判处灌夫全族斩首示众,魏其侯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上书皇帝为灌夫陈情。

到了这个地步,双方都撕破了脸皮,互相揭发不法之事,田蚡许多见不得的勾当就此暴‘露’出来,田蚡惊惧,不得不到东宫求救。

太后受够了窦家老太太的压制,一贯痛恨窦家人,如今窦婴有何自己的弟弟杆上了,自然不会轻易罢手。皇帝无奈,让窦婴和田蚡到东宫太后面前,当庭申辩,着韩安国、郑当时、汲黯在一旁。

窦、田二人互相诋毁,眼见无法收场,皇帝问旁听的三人,汲黯大义凛然,认为窦婴是对的,而韩安国老‘奸’巨猾,说话模棱两可,坚持二人各有对错,郑当时先支持窦婴,后来忍受不了太后和田蚡的压力,口风又转了,惹得皇帝大怒:“郑当时,朕真想连你一并斩了。”

最后,还是太后祭出了绝食的杀手锏,皇帝不敢背上不孝的骂名,只好依了太后的意思,派员彻查窦婴、灌夫不法之事。最后的结果不难预料,灌夫被灭族,窦婴腰斩弃市。

这场新旧外戚之争终于落下帷幕。窦婴,这个曾经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最终也是难逃横死的命运。而这场争斗的胜利者也不好过,一夜之间,田蚡忽然发现,皇帝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他的丞相府,建章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新面孔,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涌上田蚡的心头。

内朝,没有丞相也在告诉运转,每日,皇帝政令从建章宫甚至上林苑中直达各郡国官吏手中,外朝,几乎形同虚设,而这个丞相也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暴‘露’了诸多见不得人的事,还被架空失去了权势,田蚡终于开始害怕了,在提心吊胆中生活了几个月,终于一病不起,纵有万贯家财,也换不回一条命,田蚡熬过了艰难的冬日,在‘春’暖‘花’开之时一命呜呼。

东宫王太后悲痛万分,伤心‘欲’绝,心灰意冷之下,一病不起,索‘性’不再过问朝政。从此,年轻的皇帝刘彻彻底卸去了所有的束缚。

百官不能无首,皇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代行丞相事务。韩安国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位居人臣之首的他反而畏首畏尾,谨慎更甚从前。

东宫太后病重,平阳公主推荐了‘女’医师义姁入宫诊治,果然大有起‘色’。太后大喜,问义姁可有亲人,义姁道:“小‘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