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归来(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这时候,如果有一支万余人部队,哪怕是步兵,也可以杀他个落‘花’流水,猝不及防匈奴人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小说&

从来都是视汉人如牛羊的匈奴,终有一天会受到教训。

彼时的单于王庭实际上就是今天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在雄伟壮观的狼居胥山和余吾水之间。狼居胥山就是‘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而余吾水就是今日‘蒙’古国的土拉河,山水之间开阔平坦的草原就是匈奴人在大漠以南的政治中心——漠南王庭,顾名思义,在匈奴人的老巢,漠北草原,还有一处王庭。

卫青有惊无险,离开了王庭,也不敢大意,一路驱马直奔南方而来。此时已经是严酷的冬季,牧草枯黄,万木凋零,一派冬日肃杀之‘色’。北方冬天是冷酷的,卫青深知其中利害,一刻也不敢耽搁,快马加鞭,但是依然迟了一步。第一场雪,已经随着冬天的脚步悄然来到。

虽然积雪并不厚,但行走其中的马蹄依然很滑,卫青只好下马,牵着马走,每隔几个时辰,就要扒拉开雪堆,为马匹寻找牧草,还好黑熊儿没有闲着,冬日的草原上难以见到其他野物,但野兔和黄鼠还是很多,卫青暂时不用饿肚子了。

日出雪化之后,马儿走起来轻快多了,但是一路依然耗时不少,卫青头戴皮帽,身着皮袍,满脸大胡子,一口纯正的匈奴语,这一副样貌才得以穿梭匈奴各个部落之间,甚至有时候还能‘混’进匈奴人的帐篷。

匈奴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印证了卫青先前大胆的想法,主动出击,长途奔袭匈奴人的驻地,这是可行的。

大地冻得生硬,万物萧苏,野物也深藏在地下不出来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仿佛被固定住了,只有懒散的牛群和羊群不紧不慢的漫步在草原上,它们需要不断地进食,才能抵御冬季的寒冷,而卫青早已断粮多日了。还好,只要有牛羊就意味着有人烟,就意味着饿不死。

果然,这个游牧的小部落收留了他。这个不过十几户人家的小队伍从开‘春’起就不断的迁徙游牧,而这里是他们的冬季牧场。卫青看起来和匈奴人无异,看起来健壮结实,所以他们留下了他。

卫青很少开口说话,他知道言多必有失,还好匈奴人日常的活计他都从小干过,所以也不显得生疏。就这样熬过了最为寒冷的冬天,包括汉人最为隆重的年节,他也只能遥望南方,默默思念亲人。而家中亲人也在挂念着他,甚至母亲和姐姐没有少为他暗自抹泪,因为他一走就是一年,杳无音讯。未央宫中,皇帝也在思考他的下落,经过了上林苑这些韬光养晦的日子,皇帝已经学会了忍耐和伪装,太皇太后那里皇后那里,暂时都很满意,而皇帝继续在不动声‘色’的‘操’练这他的羽林军。

‘春’暖‘花’开之时,万物复苏,绿草冒芽了,卫青才继续向南而行,按时间算,此刻长安应该是草长莺飞的四月天,而塞北的草‘色’才是淡淡的一抹。

从上谷入关,经由代郡到达太原,卫青选择了最为快捷的驰道一路疾驰到河东郡。一入汉地,自然万事方便,人马犬都得到了休整,不知不觉,又一个月过去了,沿途已经是晚‘春’的景致了。

出河东,快马不过一日便到了函谷关。函谷关是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又是老子著述《道德经》五千言的地方。作为长安的‘门’户,函谷关和京辅都尉毗邻,虽为关隘,但也是难得的一片繁华。

卫青早已恢复了往日的样貌,只是塞北的风吹日晒让他的面‘色’更为黝黑,所经历的艰苦和危险让他异常敏锐,血与火的洗礼赋予他男儿的气魄。

卫青安静地入了长安城,他的第一站便是久违了的家。家里人都很担心他的安危,如今平安归来最让喜不自胜,母亲甚至流下泪水。

建元三年,张骞出使西域,出安定,渡黄河,一路西行,自此杳无音讯。同年,卫青也带着秘密使命一路向北,如今已是一年又半载,他,终于回来了。

建元四年仲夏,汉武帝在未央宫接见了风尘仆仆的卫青,两人彻夜长谈,几天几夜不休,卫青将一路所见所闻一一道来,而皇帝最为关心的却是匈奴的军力情况。

卫青道:“臣深入匈奴腹地,出入单于王庭,对匈奴情况自认为有几分了解。匈奴人游牧为生,亦兵亦民,具有非常强的战争动员能力,这是我汉朝所不能及的,再者,匈奴人虽然是蛮夷,不通礼法,但却有完备军事建制,行军打仗十分高效,其三,匈奴铁矿极少,但锻造冶炼技术却非常发达,所造宝刀径路‘性’能要远远高于我汉军的佩剑,其四,草原部族赖以生存的马匹,也是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匈奴人之所以战无不胜,靠的就是快马骑‘射’。此为匈奴的四点优势,也是目前我汉军处在下风的主要原因。”

皇帝:“如此说来,我汉军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卫青:“陛下请恕罪!臣绝非长他人威风而灭自家志气,只是臣以为,眼下匈奴对于我汉朝来说实在是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