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初遇匈奴(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苍鹰博兔,看似如雷霆万钧之势,实则无功而返;兔子巧妙逃脱老子天空的致命一击,却最终没有躲过来自脚下的敌人;这瞬息之间的变化给了卫青诸多思考。- *小说&半晌后再去看河边的水渠,果然远远的就隐约能见其中有鱼,卫青蹲下轻轻走过去,飞快的堵住了水渠缺口,大小数条鱼见人影大惊,在水中‘乱’窜,但退路已绝,虽然使劲蹦跶,依然无济于事,都已成瓮中之鳖。卫青此时依然沉浸在对兵法的思考中,见这个情景也不着急抓鱼,心道:“鱼在水犹如匈奴在草原,来无影去无踪,匈奴骑兵可以找准时机,随时出击,得势则一拥而上,一旦战事不利,瞬间就可以逃之夭夭,与其作战最大的难点是难以找到其主要力量,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有效杀伤。这也是匈奴多年困扰我大汉的主要原因。我大汉与匈奴,也就如同人与鱼,鱼儿在河水中可以快速游动,人纵有再大的力气也无可奈何。”

“我挖沟开渠,引得鱼儿入坑,如何才能‘诱’得匈奴骑兵入埋伏,远远要比这苦难的多。兵法有云:倍则围之,草原上无遮无挡,怕是我汉军有两倍都围不住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我汉军步卒也算是装备‘精’良,战力超群,配合武钢车和弩箭,正面‘交’战,几乎人能挡,但匈奴骑兵胜在灵活机动,在草原上,少了地势限制,可以来去自如,围住就打,打不过就跑,步卒只能眼睁睁挨打的份儿。所以说我汉军如无一支强大的骑兵,是绝无可能战胜匈奴的。”

思酌之间,水坑因为断了入水,水位下降很快,坑内的几条鱼挤在一起,不断扭动身子,‘激’起很大的水‘花’。卫青只好中断了思考,将鱼儿从水中捞起,碗口粗的大鱼有四条,其余都是拇指粗细的小鱼,被卫青一一放生。

狼狗黑熊儿从未见过鱼,兴奋的在卫青身边上跳下窜,一条大鱼扔给了它,在地上扭动身子,来回跳跃,纵是剽悍的狼犬,也被惊得一下子跳开,趴在地上,发出低声的咆哮,卫青见状哈哈大笑,。黑熊儿很快判断出这个从未见过,看似活蹦‘乱’跳的家伙没有威胁,一跃而起,准确的咬住了它的头部,血腥味刺‘激’了黑熊,口中又传来与以往不同的味道,黑熊儿疑‘惑’的看了看卫青,卫青笑呵呵的,这才放心,两只前爪合并,摇头摆尾,开始撕咬起来。

卫青将剩下的三条鱼清理干净,掂了掂,这一条该有四五斤重,于是取了盐巴,将其中三条背腹划开,用盐巴细细擦了一遍,然后挂着木杆子上,想晾干做成咸鱼。

剩下的这条,被穿上了木棍,搭在篝火堆上。很快鱼‘肉’被烤得渗出油来,一面变成金黄‘色’,卫青等不及另一面烤好,就扯下吃起来,这泾水中的鱼味道果然鲜美,由于是野生的,所以‘肉’质细腻紧密,入口瓷实,有嚼劲。虽说调料只有一点盐,咀嚼之下竟要比侯府庖厨‘精’心烹制的鱼‘肉’还要美味。一条四五斤的鱼不一会儿就只剩骨架了,就连鱼尾巴黑熊儿都统统嚼了咽下。

一人一狗饱餐了黄河之鱼,收拾行装准备继续前进。

锅碗、帐篷、被褥、刀箭,马匹的负担也不小,因为要沿黄河之水而上,所以水囊是空的,鞍子上多了三条‘肥’大的半干的咸鱼。

此时的草原,已经是‘艳’阳高照,蓝天白云之下的原野空旷无垠,放眼望去,见不到一个人影,甚至牲畜的踪迹都很少。

卫青顾不上多想,继续打马前行,马蹄踏过之处,惊起草丛中的无数飞虫,黑熊儿十分兴奋,上跳下窜,抓咬飞虫。

两个时辰之后,已是人困马乏,卫青放慢了速度,环顾四周,希望能找到一处可供休息的地方。

此处已经和早上的景致已经大有不同,不但草‘色’更加嫩绿,地上也多了许多牲畜的痕迹,牛、马踩过的蹄印清晰可见,还有大片牲畜排泄物的痕迹,想必此处时常有人放牧,有人放牧就意味着此处可能出现匈奴人。

卫青有些忐忑,他遇到过匈奴人,他们‘交’过手,甚至杀了他们,但是他从来未曾进入到匈奴人的地界里,从来没有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遇到的人可能都会是敌人。

在卫青的潜意识里,边境应该是戒备森严的地方,作为一名暗探,他需要偷偷‘摸’‘摸’的越过去,然后潜入敌国,现在看来真是想简单了,匈奴所占之地,不比汉朝的疆域小,他们的生活习惯,决定匈奴人不会有城镇和村庄,只有一处处的牧场,而且还是逐水草不断迁徙的。匈奴的境内并没有明显的道路可依循,只有靠着经验和习惯才能辨别方向,这些都难不倒卫青,只有一点,卫青绝对躲不过去,那就是相貌。

匈奴人生活在北方寒冷之地,生‘性’崇尚暴力,加之饮食以‘肉’食为主,所以匈奴人大都生的高鼻深目,满脸胡子,他们身穿兽皮衣物,常年骑在马背上,周身的剽悍狂野之气和汉人是截然不同的。

想到这里,卫青一阵冷汗,如果按照先前的打算,一头扎进去能不能保住自身都很难说。他自以为思虑周全,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如何,才能融入到匈奴人中。公孙敖和商队在一起,这是可行的,可卫青的想法不仅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