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王恢之谋(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韩安国大才,堪称国器,他的名气不仅限于战场,还在于博学、雄辩,当年梁王争储,忘乎所以,仗着皇太后窦氏撑腰,对皇帝都咄咄‘逼’人,出言不逊,以致和兄长刘启‘交’恶,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其后皇帝震怒,因为梁王的行为触及底线,所以景帝意‘欲’除掉梁王,而梁王刘武也意识到这一点,惶惶不可终日。-- *小说&

此时,又是韩安国临危救主,只身来到长安,一番动人言辞,大谈兄弟手足之情,打动了孝景皇帝,使得皇帝放过梁王,此番作为甚至要比当年独挡吴楚叛军更广为人知,自此韩安国之名天下皆知。

韩安国还有一个他人少有的长处,虽然他自己贪嗜钱财,但是骨子里却尊崇高洁有识之士,他在梁王面前受宠的时候,推荐了一批名士,都是廉洁博学之才,甚至有比他高明比他名气大的人,他也从不嫉贤妒能。他为梁王推荐的壶遂、臧固、郅都,都是天下的名士,为梁王所用,使得梁国大治。郅都更是受到了景帝的赏识,官至中尉,而壶遂也在汉武帝当政时期受到重用。

因为韩安国的这些特点,大汉帝国的士子对他赞誉有加,奉为国器。梁王刘武病逝之后,景帝以遍施恩泽为名,将梁国一分为五,汉初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就此消失,中央政fu集权进一步加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惜,这也人因此万分沮丧,此人就是因此赋闲在家的韩安国。

不过这种沮丧也没有持续多久,皇帝就召韩安国觐见,并且封了北地都尉的职务。北地地处汉匈‘交’着的第一线,非真才实学者不能胜任也,皇帝如此安排,大有深意。

北地近期并无战事,‘春’日,北方的天气并不温暖,韩安国在府中打盹的时候接到通报,建章宫监卫青求见。

韩安国十分惊骇,建章营乃皇帝宿卫,建章宫监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谁都知道位置重要,整日陪伴皇帝的人,举足轻重毫无疑问,韩安国不解的是为何他会来此,而且十分棘手的是,对于卫青其人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韩安国并不急于相迎,而是在属官中打听卫青的情况,早有郡司马卢武将卫青的情况添油加醋的说与都尉:“这卫青本是平阳侯府骑奴,去年的时候,皇帝路经平阳公主府临幸了一个歌‘女’,而这个歌‘女’正是卫青的姐姐。皇帝因‘色’而宠爱一个奴隶出身的歌伎,爱屋及乌之下,连他的弟弟也委以重任。”

这卢武曾是李广部将,深受李将军影响,向来自负军人世家,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对有裙带关系的卫青自然没有好话,今天有机会再都尉面前发表意见,自然要尽力贬低卫青。

北地都尉属吏多是旧人,和卢武共事多时,他的话,大家自然随声附和。基于对皇帝刘彻的了解,韩安国认为能让皇帝亲自擢拔为近‘侍’统领的人,必定不是庸才,因此,对众人的评价他半信半疑。

待到和卫青互相见礼的时候,这种疑问被彻底打消了,卫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韩安国这样老成、世故,阅人无数的老狐狸来说,是一目了然的。宵小之人看卫青,总是忽略他的诸多优点,看到更多的是他的裙带关系,以此作为自己一事无成的借口,而真正博学多才之人所看到的是他的内心和自身。韩安国深知有才有识之士内心势必高洁,所以也避免‘交’浅言深,对卫青也不过分热情,只是招呼他在驿站住下,对于受伤的曹璇,韩安国将北地都尉府的内府腾了出来安顿她,并且召集北地郡所有名医,全力医治。

彼时,北地都尉府还有一个神秘的客人,那便是朝中的大行令王恢,大行令是九卿之一,是负责处理常规外‘交’事物,管理本国内部少数民族的职务,大行令官职原名典客,是两千石的高官之一,孝景皇帝改典客为大行令。

王恢是燕地(今河北易县附近)人士,任大行令之前一直在边境地区担任行政首长职务,数次领兵和匈奴‘交’战,所以熟悉匈奴的情况。作为朝中有名的主战派,王恢反对和亲,主张对强硬的对匈政策。王恢任大行令之后,更是多次出使匈奴,每次都有意收集各类情报,以备不时之需。基于对匈奴的了解,他认为,汉匈之间必定要刀兵相见,没有谈判的余地。。

此次王恢来到北地,带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一个他谋划了很久的惊天行动。王恢深知匈奴人的贪婪和狂妄,所以他从很久以前就有了一个很大的计划,他希望以一个城市的财富、人口,引‘诱’匈奴单于亲率大军前来,汉军早早设下埋伏,不求将匈奴一网打尽,只求能生擒其头目或者将其击毙,必然能引起匈奴内‘乱’,可保边地数十年和平。

怀着这样的一个目的,他在边境各郡辗转数年,最终物‘色’到了马邑富商聂壹。聂壹非但家财万贯,更难得的是有一颗赤子之心,聂壹的商队往来汉匈之间,络绎不绝,却从不给匈奴带去可获巨额利润的铁器刀兵。王恢多次暗中考查,证实聂壹为人,才将要事相托,而聂壹也不负重托,不动声‘色’的将生意做到了匈奴王庭,和匈奴单于身边的一干重臣都有过‘交’往,甚至多次面见匈奴单于。

此时已经是万事齐备,王恢再次来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