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怪谈类(24)(1/6)

作者:见习黑暗杀手
警局里很安静,外面不远就是海滩。已经快午夜了,游人们早已安歇,只有阵阵海浪不断拍打着沙滩,传来低沉的轰鸣声。

我想了想,说:“我认为,对这个案子来讲,检测dna并不是好办法。岛上游客很杂,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都有,我们不能确定死者来自哪里,即使测出了死者的dna,要想与各国警方联系并进行比对,恐怕也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更何况有很多国家目前还没有dna数据库。”

【侦探小百科】dna数据库:dna是组成生物基因的材料。像人的指纹一样,人的dna也具有唯一性,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建立了dna数据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法医科学国家dna数据库的。据称,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每周都能比对出大约800个犯罪嫌疑人。中国也建立了自己的dna数据库,目前已经有约1000万份数据。

“那怎么办呢?”李警长一时有点束手无策。

“先让我们看看尸体吧。”我对警长提出了请求。一转身,我发现安仔正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直到kk拍拍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

我们来到存放尸体的房间。掀开盖在尸体上的白布,我皱起了眉头:被害人的尸体已经被烧焦了,面目全非。kk上前查看,想从尸体上找到残存的线索。安仔却仍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走近他,低声问道:“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异常?”

安仔摇摇头,悄悄对我说:“什么也没发现,但是我觉得这里的岛民都很奇怪,穿着打扮都像海盗似的,有种装神弄鬼的感觉。小d探长,这具尸体被烧焦,会不会是有人在举行什么奇怪的仪式?”

我沉思片刻,耸耸肩:“谁知道呢,瞎猜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找到线索,解开所有的疑问。记住,凶手隐藏得再好,也逃不过法律的眼睛。”*

3

虽然尸体被烧得焦黑,所幸颅骨并没有损坏。因此,我建议李警长对尸体进行颅骨复原,这项技术可以复原出死者生前的相貌,以此来确认死者的身份,这比起大海捞针般地对比dna要容易得多。

【刑侦培训课】颅骨复原

颅骨复原技术己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德国莱比锡市有一座古老的圣约翰教堂,世界著名音乐家巴赫就葬在这座教堂的墓地里。1895年,教堂准备扩建,巴赫的墓不得不迁走。可由于墓地里墓穴密集,棺木损坏,许多白骨混在一起,根本辨认不出巴赫的遗骸。解剖学教授希斯和雕塑家瑟夫内寻遍了墓地,找到了一个他们认为可能是巴赫的颅骨。但是谁能证明呢?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运用颅骨复原技术进行了头面部复原,最终确认了巴赫的遗骸。这是颅骨复原技术的第一次成功应用。

人的头面部,由颅骨和包裹着它的皮肤、肌肉、毛发等组成,颅骨各部位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人的面部和五官的模样,比如眼睛的大小、鼻梁、额头的高低、下巴的样子。一个人的外形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改变骨骼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根据颅骨的特征,重建人生前的相貌。这就是颅骨复原技术。

传统颅骨复原,先要翻制出颅骨的石膏模型,再用橡皮泥模拟肌肉等软组织,粘贴到石膏模型上,塑造出人头部的基本轮廓。然后再根据颅骨特征和解剖关系,塑造出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甚至眉毛、头发等细节,最后复原出死者的相貌。

现代颅骨复原已经引入了计算机技术,是将无名颅骨放在专用设备内进行激光扫描,在电脑中形成颅骨的三维图像。再根据颅骨的宽、高、眼眶内外间距等数据,通过计算机,并配合经验丰富的专家,给颅骨“配上”皮肤和毛发,还原出死者生前的相貌。

李警长觉得有道理,可却犯了难:“我们这座小岛上,并没有颅骨复原的仪器和专家啊。”

“小d探长有一个朋友,做这项复原工作很在行,把他请来不就行了?”安仔说完,径自拿起手机拨通了华博士的电话。

在等待华博士期间,我们又勘查了发现尸体的小公园。结果令人失望,因为岛上的游客太多,这件杀人案又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所以现场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

仅仅一天之后,我的老朋友——华博士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真够神通广大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他带来的那堆仪器,说,“就差把你的工作室全搬来了。”

他得意地晃晃脑袋,换上白大褂,立即开始了工作。

华博士首先打开卢马灯,对尸体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咦,这是什么?尸体的指缝中,露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华博士小心地用镊子把它取了出来,竟然是一小块骨头。

【侦探小百科】卢马灯:一种光强度极高的灯。白天在户外,它能使现场更加清楚;夜间或者在室内,它发出的光强度甚至可以超过阳光,能照亮现场的一切细微物体。

“这不像是尸体本身的骨头,而且这骨头看着有年头了。”kk的观察能力向来不俗。

“哇,好可怕!难道真的是有人在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