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六章 马车上还有(1/3)

作者:贾柳道
方连山从怀中掏出手巾缠绕在左手上,忍痛走下马车。却见语嫣、薛菡、李幼晴、卓玛众女已是等候在车旁,庞以玄兄弟却是不见了踪影。

“连山,你的手怎么了?”语嫣关切上前。

“怎么还有血丝,一定很疼吧!”薛菡亦心疼地捧起手轻轻地吹了吹。

“怎么会受伤的?”李幼晴亦是关切而来,卓玛虽没说话,眼神中亦是充满了焦急。

“没什么,”方连山感动道:“刚才不小心划伤了!你们也累了吧,我们去前面歇息一下。”

“方公子,”铁山拱手行礼,“我家公子在楗尾堰旁等候诸位!请!”

“有劳铁大哥了!”方连山感激铁山昨日未曾揭穿自己与薛菡在碑后“亲热”的糗事,亲切道:“以后叫我连山好了,以免显得生分了!”

“这......”铁山顿了顿,“既如此,你我私下便以兄弟相称便是!”

“太好了!”方连山兴奋道:“铁大哥,那我们快过去吧!”

沿着下坡的曲折山路向下走,两旁林木成荫,绿草萋萋,众人脸上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顺着山路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阵低沉地响声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一探究竟。

众人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在小路的尽头陡然一惊,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一条宽阔的大江在上游处转了个弯,江水股股叠叠精神焕发,踊跃着向下游飞奔而来。奔着奔着,突地撞到了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

在靠近方连山一行人的内江中,江面陡然变窄,被分割到内江中的江水突然撤起野来,狠狠地撞击着河岸,猛地白浪翻卷,水花飞溅数米,与咆哮声,撞击声一起迸发出夺人心魄的力量。

尽管如此,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乖乖地向内江下游奔去。愈往下游走,江水愈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渐渐地,江水的激情消失了,显得愈发深沉了,看起来有些阴森森的。犹如一位年轻时出尽了风头,中年时吃尽了苦头,现在兀自沉浸在如烟往事中的老者般,顺着这内江河道缓缓而去......

“好宏大的工程!好大的气魄!”庞厚启赞道,不知何时,众人已然汇合在一起。

“公子,前面便是供奉率众修建楗尾堰的李冰父子的‘崇德祠’,请进去歇歇吧!”却见一个头戴精钢铁盔,内穿浅红短袍,外面罩着一件铁甲,,腰间挎着一柄长剑,二十来岁,剑眉星目的阳刚男子,恭敬地向庞厚启行礼。

“不必了。”庞厚启看了看左边依山取势,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的‘崇德祠’,遗憾道:“今日还有事,我们再往前走走便是了!”

“在下方连山,敢问将军尊姓大名?”方连山拱手行礼,“在下有一事请教!”

“公子客气了!”阳刚男子微微拱手,“我乃负责守卫楗尾堰的旅骑都尉赵秉忠!有什么只管问就是!”

“秉忠也算是陪着我长大的,在与吐蕃的几次战斗中表现得也算英勇,去年才因军功被兵部调到这里的。有什么事方兄只管问便是!”庞厚启淡淡地笑了笑。

“多谢公子夸奖!”赵秉忠激动地脸都红了。

“敢问这河流唤作什么?”

“此江叫都江,内江便是向成都府流去,分流后分别叫柏条河和走马河......”见庞厚启称方连山为“方兄”,赵秉忠态度好了许多。

“都江......李冰父子......这里是都江堰?”方连山惊道。

“都江堰......”庞厚启想了想,喜道:“此处本叫‘楗尾堰’,‘楗尾’是用竹笼装石的意思。都江堰这个名字,却把此处整个水利系统工程概括了起来。嗯,秉忠啊,你去让灌州的知州写份奏折呈给工部,说此处今后改叫都江堰吧!”

“遵命!”赵秉忠忙应道。

“秉忠,”庞以玄笑嘻嘻上前,“好久没见你了!这里还有什么好看的吗?”

“当然有了!”赵秉忠偶尔望向庞以玄的眼神中充满了激情与依恋,指着江心分水堤,“小公子,诸位,适才将江水一分为二的叫鱼嘴分水堤,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六成,外江进水量约四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四成,外江进水量约六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和百姓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那这个是干什么的?”庞以玄好奇地指着鱼嘴分水堤的尾部一条通向外江的河道。

“小公子,这叫‘飞沙堰’,是排泄洪水的。”赵秉忠指着下游,“诸位请看,再向下走便是‘宝瓶口’,往昔玉垒山挡住了江水流进平原,李冰父子便率众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