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一章 停捐(1/2)

作者:贾柳道
孔庙之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通道。

孔庙前后共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十分幽深。

入大中门,迎面即为同文门。

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奎文阁”三字的藏书楼。

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六进庭院,院中满是碑亭。

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高大建筑,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

再过杏坛,放眼望去。

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

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约三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再外为十二哲。

见过数地文庙,却从未有此恢弘气势,恭敬之意油然而生,跪行大礼。

蔡袭亦陪着跪拜行礼。

礼成,两人退出大成殿。

“沙场征战,见惯了生死离别,此次却是别有一番敬仰神圣之情。”蔡袭叹道。

“聚散无常,生死如灯灭烟散。”方连山缓步道:“灭**易,精神不死。自古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要进步还是要靠经济发展和文教传承。若是从军,总要记得心怀天下苍生,抗击外贼,不要屠杀百姓才好,否则从军何用?灵州之败,也不是你的错,今后还是尽心把本职做好,不要伤了自己的身体,不然以后怎么杀敌报国?人生要活出宽度和深度,也要活出长度啊。”

“敢不从命。”蔡袭悚然一惊。

“拜见祭酒大人!”匆匆赶到的国子监司业黄师德跪拜于地,“下官竟迎接失误,请大人海涵!”

“当了祭酒,不先来拜圣人,却要拜谁?既是教书育人,何必称什么官?”方连山笑笑,招呼众人起身,“我是来为诸位服务的,就不要称什么官了。”

“大人教训的是。”黄师德谦卑道:“众师生在集贤门外列队聚集,恭迎大人上任国子监!”

“列队聚集?”方连山脸色一沉,“此刻阳光火辣,你就不怕有人身体孱弱晕倒?速速让师生正常行课,这虚礼就免了。”

“大家都盼望着见您一面呢,还请大人去见见师生们吧!”黄师德依然谦恭。

“混账!”蔡袭散发出骇人的杀气,厉声道:“方大人下令,你在这里聒噪什么!若不是看在文教圣地,定然斩杀!”

“是……”黄师德慌忙离去间,眼中怨毒愈深,众师生亦逃去。

“这厮不教训一顿,连北都找不到了!”转过身,却见方连山静静地看着自己,眼中充满笑意,蔡袭不解,莫名道:“难道我说错了?”

“他们还是孩子,你把他们吓到了。”方连山笑着摇头……

方祭酒数日间视察国子监,关心学生起居饮食,有时去听听课,却没什么意见发表。

黄师德冷笑不已。

终于方祭酒训令大考一次,自己亲自出题。

众师生不当回事,如往昔般。

大考之日,右卫军出动,封锁国子监,进驻教室,即六堂,严格考试。

国子监有学生一千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琉球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有见县官的资格,算是监生。

众生战栗,谨慎应考。

有些正途监生习惯作弊,此番却被抓住,立即被拖到国子监中心建筑辟雍前的广场上,痛打屁股。

哭声震天,数作弊考生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立即逐出国子监。

众生恐惧,认真作答。

“这间教室怎么才稀稀落落几个人?”见六堂中的广业堂只有三名考生考试,其余座位俱空着,方连山低声问道。

“这广业堂教室主要是‘捐监’的挂名监生,平常在

家自学,此番大考,下官已经派人去通知了,不想却只来了三人。”陪在方连山身后的黄师德忙应道。

“这国子监这么穷?”方连山眉头微皱,“非要靠卖监生资格才能赚银子?朝廷拨的银子都哪儿去了?”

“启禀大人。”一旁专官监务的监丞王景仁惶恐道:“朝廷忙于军备,这上千人要管吃管住,还不算那些白吃白喝的留学生,哪儿能够?为了筹银子,前任祭酒呈请陛下设立了书库,除了刻印经史书籍﹐供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