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2)

作者:关宁永宁公主
陆正渊以薛庆为楷模。

在来到大宁了解详实后,他对这位大宁国丈肃然起敬。

大宁初建,诸多变法新政皆是在薛家父子推行之下完成……

大宁国丈不是享福的,而是拼命的!

或许是有先例在前,陆正渊大受刺激,以前在梁国厮混,而今要为自己正名。

他知道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根本不相信他能完成这个要务,这反而让陆正渊暗憋了一口气。

他一定会完成!

因为陛下和朝廷需要这批被截留的粮食。

陆正渊知道这件差事的危险,他即将去的淮州,是真正的龙潭虎穴。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知道,真正有问题的就是战时设立,并已撤销的征粮署!

“大人,再有一日路程,就要到达淮州,用不用提前通告江州官员迎接?”

这时一道询问之声打断他的思绪。

来人是一个身穿武备常服的锦衣卫,常服为黑灰色,看起来普通,实则他是一位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是关宁借鉴明朝而成立的监察机构,相比较而言,现今的锦衣卫只是执行机构,而非决策机构。

是由前朝皇城司,天一楼帮众等人组成。

自关宁出巡西北发现锦衣卫失职之后,又对其机构重新编制。

锦衣卫设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除上京之外,又在全国设五大卫所,卫所主官为千户,下设十名百户,各领百人。

千户已是很重的官职,因其职权在身,简直是让人闻风丧胆!

而关宁派给陆正渊的就有两名千户,可指派两千人,同时还能用金牌指挥地方卫所,为其出力效命!

很显然,这是关宁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勾结……

在陆正渊身边穿着武备常服看起来普通的青年,就是一名千户,他名叫文远。

“自然要通传。”

文远顿了顿,开口道:“在下倒是觉得,大人可悄然前往,先在暗中寻查,又或者可命地方锦衣卫暗查,直到掌握一些证据,再露面更好一些。”

他觉得这位国丈办案经验实在匮乏,如此大张旗鼓,乘官船,住驿站,早已将行踪显露,这会让人早有准备,去了淮州,什么都查不到……

陆正渊开口道:“在我接下这差事后,就已成为众矢之的,盯紧我行踪的人不知有多少,你信不信,从我们出上京时,就有人快马将我等行踪传送至江淮?”

文远微微一怔。

想来也确实如此。

清查天下粮仓,这样的差事太重,早前就有过行到半途遇害的官员,想要完全保密行踪极难,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

不过陆督察可是国丈,应该没有人敢动他,除非造反……

“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光明正大。”

陆正渊显然想的很明确。

“那也可令淮州锦衣卫先行暗查,至少也能掌握些情况。”

陆正渊反问道:“你能保证锦衣卫就完全可信,不跟地方勾结?”

“保证!”

文远肯定道:“锦衣卫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陆正渊摇头道:“锦衣卫是有些特殊之处,也算是天子直属,大权在握,但锦衣卫也是人,只要是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我在梁国,我的女儿是太子妃,可现在呢?我却成了大宁国丈。”

这个比喻很恰当。

文远还是坚持道:“锦衣卫不会跟地方勾结。”

“那是在没有利益的前提下。”

征粮署的主官中,就有江淮卫所千户刘栋。

这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

陆正渊面色带着几分愁容。

他这差事可不好办啊,考成法推行在前,随之就清查天下粮仓,在这节骨眼上,又要撤了淮州州牧方届的职。

或许这是陛下为了帮助他,可万一引出更大的事呢?

自己算是被架在火上了!

陆正渊都有些后悔来淮州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决定光明正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拼了!

“派人去通传,本督察领圣命,持金牌,奉旨清查天下粮仓,若是畏畏缩缩,那像怎么回事?”

“是!”

文远虽是千户,却也恭敬应声。

来前指挥使大人已经严厉交代他,不可怠慢。

这差事要办好了,也算是大功一件。

他觉得陆督察说的也有道理,奉旨办差又畏手畏脚,这不是丢面吗?

他安排人去正式的通传。

不过江淮官员必然全程盯哨,他们乘的是官船,想不知道都难……

再有两日,就能到淮州。

正如陆正渊所想,他的行踪被严密盯着,每走一程,就有人通禀反馈!

他此番行程,说是引起巨震都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