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8章 不能给外人瞧见的画册(2/3)

作者:如意键盘
边拉开了墨绿色的窗帘。

之后,就愣住了。

“七点了。”

邵伯林说完,也不吭声了。

躺在下铺的两人对望了一眼,然后一起看向窗外。

车窗外,一排小动物扒在玻璃窗的下方。

龇着牙的兔子、笑眯眯的狐狸、憨憨的熊猫、翻白眼的猪……

头挨着头,脸贴着脸,各个伸出前爪扒在窗户框上。

最边上,还趴着一只驯鹿。

虽说只露出了半张脸,但夸张的鹿角上还停了一只小麻雀。

这一会,歪着脑袋的小麻雀,正和里面的二位看对眼呢。

“嘿,”黄永钰顿时就乐了:“这个好玩嗨!”

“不用猜,肯定是江山干得!”

玻璃窗上的玩意,顿时令邵伯林想起了初次见面时,江山的那幅猫头鹰。

停在横丫上的一排胖墩墩的猫头鹰,和眼前这排扒窗户根的动物,还真有些异曲同工。

“除了他,还有谁能干出这事。”

黄永钰立马踏在床上,给了上铺的江山一屁股:“该吃早饭了。”

“车窗上那玩意是你干得吧?”

“我也是画着玩的。”

黄永钰顿时来了精神:“走走走,外面还有不少窗户,咱们今天痛痛快快画一次。”

江山两眼一亮:“您想画什么?”

“无所谓,”黄永钰摆开了一桌的墨盏:“也不知道这趟列车有没有一百扇窗,如果有就画水浒。”

“永钰啊!”邵伯林赶紧抓了只笔,实在栏不住,他就画衣服。

“黄叔,”江山也怂:“咱们还是换个画题吧。”

“行。”

只半天的功夫,专家团所住的这些车厢窗户上,一扇都没幸免。

也正因此,临近终点的最后几小时,倒还成了专家们在列车上最轻松的时刻。

直到他们陆陆续续走下车前,还不忘回头多看几眼。

落了地的专家团,刚出站就又乘上了几辆面包车。

大约又颠簸了三个钟头,面包车们才开进了目的地。

这一会,天已经完全黑了。

走下车的江山,扶了把刚睡醒的黄永钰。

两人的目光,穿过黑夜向四周打量。

只隐约看清这家招待所,好像是由十来座小楼组合而成。

大多只有两层,顺着边分布。

中间围了个花园,种得花木多为果树。

走在身后的张路,闷闷的说了一句:“看门外!”

几位立刻齐齐转头。

夜色中,大门两边站着的解放军,仍然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什么地方?”江山轻声问了一句。

黄永钰也不清楚:“先进去再说!”

最后,进去一打听,原来这是家名叫“宁卧庄”的招待所。

两人住一屋,江山自然和张路分在了一块。

“我去,”江山进门就上床:“坐了两天的火车,都没刚才三小时的面包车累。”

“一个能睡能跑,一个蜷在车上,能比吗?”

“刚刚路上你看见了没?”江山靠在床上:“都有背枪的了。”

歪在沙发上的张路,点点头:“你也看见了,看来的确是发过大水了,街角还堆着厚厚的泥呢!”

二人正说着话,屋外传来了敲门声。

张路走过去打开一看,一位女服务员拿着两只暖水瓶走了进来:“领导们好,这是给你们准备的热水。”

江山和张路相视一笑,还真当上领导了。

“同志,”江山逮着机会就问:“你们这刚走过洪水?”

“是的,”服务员站的笔直:“上个月的事,不过现在城里还有些地方的水没完全退掉。”

1979年7月末,古城敦煌遭遇了一场特大水灾。

据当地的县志记载,这样的水灾在敦煌的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

几个月后,终于有新闻报导了这场水灾。

【凌晨一点,山洪漫过了党河水库,再往后就是水库决堤。

如脱缰野马般的洪水,立刻涌向了城区。】

“到处都能听见水来了,赶紧跑的呼喊声,”服务员越说越开:

“当天正好轮到我在这值夜班,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们所也淹了?”

“鞋都飘起来了,”服务员的普通话逐渐消失:

“大半夜的街上到处是驴车和骆驼,我们这院里也是巧了,油田勘探所刚买了几十辆福特小汽车,停在我们这好几辆,就靠它拉着我们逃了。”

“那还真是巧了,”江山特想见见这个年代的福特车:“车呢?还在你们院吗?”

“早开走了。”

“来的路上,怎么还见到有人背枪了?”

“据说房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