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章 西河学宫(2/3)

作者:一夜星辰天
辐射整个天下的文化中心。

伴随着子夏的到来,一大批诸如田子方、段干木之类学者纷纷追随着他的脚步来到了河西,众人合力之下河西学派可谓是令天下士子所向往。

在河西学派的鼎盛时期,在这里求学进而闻名天下的士子可谓是不胜枚举。

在他们之中既有李悝、吴起这样的军政大才,也有公羊高、谷梁赤这样的渊博学士。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昔日魏国能够那般迅速地崛起,这一个河西学派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河西学派所遗留下来的东西,仍然能够造福于它所在的魏国。

只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西河学派同样没有了当初子夏在时的那般辉煌。

伴随着魏武侯之时魏国朝堂日益严重的任人唯亲,崇尚着“学而优则仕”这一理念的西河学派士子没有了效命的对象。

如此长此以往下去,看不到前路的士子们自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那就是离开魏国、前往他国谋取一个前程。

如果是在前世,有一个地方承接了西河学派落寞之后,天下文化中心的地位,这就是为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的稷下学宫。

在那里,不拘是儒家抑或是墨家,也不管是孟子派还是荀子派,只要是有不同见解便能够一同交流甚至辩论。

理不辨不明,正是在临淄稷门之外的那座学宫的一次次言语的碰撞之中,才产生了后世无比灿烂的华夏文化。

而稷下学宫的文化繁荣对于它所在的齐国也是十分有益处的,刚刚曾经说过西河学派助推了魏国的崛起,那么稷下学宫则是缔造了那个强大无比的“东帝”。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之中,因为有了魏罃这个变数的存在,无论是前世的“西帝”秦国还是“东帝”齐国应当都不会拥有那般强大的实力了吧。

这一世,因为魏国在前次大战之中对齐国所取得胜利所带来的声望,以及在战后身为魏侯的魏罃向天下发出招贤令;

所以齐国所设立的稷下学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并没有前世那般的巨大。

或许也会有人被齐国所提出的诱人条件所吸引,只是相比较于如今更加强大和第一个发布《求贤令》的魏国,大部分天下之间的有识之士还是会选择来到魏国施展自己的才华。

也正是看到了可以说是由魏侯魏罃一手缔造的契机,再结合之前西河学派的历史渊源,公孙鞅这才会想到要重振西河学派。

公孙鞅从来都不是什么空想之人,既然已经想到了,那么他就会努力将其变成现实。

于是,一份来自西河郡的奏疏就这么送入了魏国都城安邑,送到了魏侯魏罃的手中。

当看到公孙鞅所提出的这一个想法,魏罃心中立刻便生出了兴趣。

其实此前他的心中也曾萌生过重振西河学派的想法,毕竟人才流失所造成的苦果,他可是亲口尝试过其中的苦涩的。

只是那时候秦魏之间还未开战,西河郡仍然处于对秦大战的前线,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战火所波及。

思来想去、几番权衡之后,那时的魏罃最终暂时放下了这一个想法。

如今从公孙鞅亲笔所书的奏疏之中看到这个建议,曾经的那个想法立刻便是重新浮现在了魏罃的脑海之中。

又是一番思索之后,魏罃提起了一旁的墨笔,给身为西河郡守的公孙鞅下达了一个命令。

在命令之中,魏罃要求公孙鞅在昔日子夏在河西讲学的地方修建一座学宫,这座学宫以西河学派的名字命名。

西河学宫。

就在这道命令由专人发往西河郡的同时,魏罃亲自提笔向天下士子书写了一份帛书。

因为之前魏罃所发《求贤令》实在是太过为天下士子所熟知,所以此次这份帛书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当听到魏国准备在昔日大儒子夏讲学之地修建学宫,邀请天下士子前往之时,那些士子生出了几分波澜;

当听到此次邀请的对象“不拘派别、不看出身、只问学识”之时,那些士子的心中产生了几分蠢蠢欲动的心思;

当听到凡是在学宫之中表现优异之人,魏侯魏罃会亲自与他交谈并根据其学识授予官爵之时,这些士子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往魏国。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后世流行的一句话。

而对于此刻天下之间的士子来说,“学而优则仕”这个由大儒子夏所提出与前面那句意思相近的理念,也是他们心中所无限期待的。

当然,天下之间的有识之士也不都是想要官爵的,可是看着那些向着魏国方向的身影,他们心中却是生出了几分意动。

或许前往河西之地,去与天下有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